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懌韜 王雋杰
廣東歷史悠久,擁有各式歷史建筑。即日起,這些歷史建筑從現實中飛入“云端”,在數字世界中存續傳承。12月1日,由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主辦,廣東建設報社承辦,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協辦,廣州歐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廣東省歷史建筑數據采集及展示平臺上線儀式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政策宣講培訓會,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舉行。記者通過上線儀式暨宣講培訓獲悉,今后互聯網用戶只需通過手機,就能深度品鑒廣東3000多處歷史建筑。如果用戶發覺身邊的建筑具有歷史價值但還未被收錄為歷史建筑,還可通過手機“報料”。
“一手掌握”廣東3000多處歷史建筑,用戶可“報料”推薦歷史建筑線索
據統計,截至2021年11月,廣東省擁有廣州、佛山、梅州、潮州、肇慶、雷州、中山、惠州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片中國歷史文化街區(中山市孫文西歷史文化街區),以及15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56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04片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全省各地確定公布了3856處歷史建筑。為保護和弘揚優秀傳統建筑文化,廣東省率先建立省級歷史建筑數字化信息采集及公眾展示平臺。自2018年起,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著手搭建廣東省歷史建筑數據采集及展示平臺,并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上線。
12月1日,廣東省歷史建筑數據采集及展示平臺上線
如何使用廣東省歷史建筑數據采集及展示平臺?用手機就可以了。關注微信公眾號“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粵建專題”子目錄下點擊“廣東歷史建筑”即可。
廣東省歷史建筑數據采集及展示平臺手機頁面
記者使用后發現,該平臺對全省3000多處歷史建筑完整收集并展示建筑相關信息。用戶可以通過視頻、VR展示、720°實景展示等多種方式感受歷史建筑的魅力。同時,對于想去實地游覽的用戶,該平臺可稱得上是“數字導游”。該平臺對接了主流導航平臺,可為用戶精準定位建筑位置,語音解說功能則可以讓用戶了解建筑背后的歷史、文化。無論用戶是否身處歷史建筑所在之處,都可以好好品鑒相關建筑。
廣東省歷史建筑數據采集及展示平臺在會場現場演示
廣東省歷史建筑數據采集及展示平臺通過室內VR方式展示歷史建筑 平臺手機頁面截屏
記者進一步使用后發現,廣東省歷史建筑數據采集及展示平臺還具有豐富的交互功能。用戶可以通過點贊和拍照分享,參與推薦歷史建筑。如果用戶發現身邊有歷史文化價值卻仍未被收錄保護的歷史建筑,同樣可以通過該平臺向有關部門“報料”,以供有關部門研究保護。
用戶可以通過廣東省歷史建筑數據采集及展示平臺,“報料”反映歷史建筑線索 平臺手機頁面截圖
除了互聯網產品,實體產品也在助力歷史建筑展示
除了互聯網產品,傳統的實體產品一樣有助歷史建筑和文化街區的展示。通過12月1日的上線儀式暨宣講培訓,由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指導,廣東建設報社主編的《歷史的記憶——廣東經典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建筑圖冊》正式發布。圖冊廣泛搜集了廣東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展現了廣東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風貌和特色,是廣東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的一項重要成果。與上線儀式暨宣講培訓同期舉辦的,還有“賡續文脈 守護歷史文化根與魂——廣東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主題展”,廣東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取得的重大進展及巨大成就,通過主題展呈現。
《歷史的記憶——廣東經典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建筑圖冊》正式發布
在當天的培訓會上,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馮江教授、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王建軍博士作主題演講,廣東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朱雪梅教授、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歷史文化保護研究中心陳昌勇主任、廣州市建筑遺產保護協會朱秋利副會長、廣州市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名城所所長施雨君在主會場參會并在主題研討環節與各地市線上交流。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