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技能英豪廣州“獻技”,爭分奪秒精益求精

            從無到有49㎡花園誤差小于2毫米,數據分析在逾萬人中找出“密接者”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王楠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卓楠

            賽場內,爭分奪秒精益求精;賽場外,建言獻策共話技能人才培養。12月4日,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廣州賽區)賽事激戰正酣。

            比賽現場,選手們在比拼體力與速度的同時,對精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交流論壇上,行業專家、技能代表深層次交流探討,共商技能人才培養新方向。

            【賽場直擊】

            園藝項目:三天調配近40噸材物料搭建“小公園”

            將一片荒蕪的沙地,變成一個有棧道、花壇和小橋流水的花園,需要多久?省賽的選手們告訴你,只需15個小時。

            從砌筑構筑花壇、景墻,鋪裝園路、平臺,搭建蔭棚、涼亭、柵欄,再到營造小型水池或噴泉,最后利用各類植物造景……在三天的比賽時間里,兩名選手通過配合,展現了一座小園林“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來自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的劉柏辰,不僅是該項目的裁判,同時也是園藝項目國家隊教練,他告訴記者,園藝項目是團隊項目,是工位占地面積最大、比賽物料最重、選手考核點最多的項目。

            每一個標準工位為7M*7M。每個工位物料接近20噸,其中,石材5噸、沙子8噸、黃木紋6噸、 綠植10多種。比賽要求選手們在規定的時間內相互配合,既有分工也有側重,完成賽題所要求的施工任務,不僅考核綜合技術能力,而且考核團隊協作融合度。

            賽題模塊分別砌筑、鋪裝、木作、水景的施作及綠色空間布局。“這個過程不僅考驗選手的藝術審美,更考驗其體力。” 劉柏辰說道。

            不僅搬運體量大,園藝項目對精準度的要求也很高,在49平方米的沙坑中,硬景誤差需要控制在2毫米內。“沙基是軟的,拼接縫誤差要控制在2毫米以內是很難的。” 劉柏辰表示,項目采用天然木紋石搭建,非常考驗選手技能,選手必須將天然木紋石進行打磨,讓拼接縫符合規定值。

            高標準、嚴要求之下,這一專業的就業前景十分可觀。同樣來自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的園藝項目國家隊專家、省賽園藝項目負責人楊蕾表示,南方一年四季都有鮮花綠植,這一氣候特點亦助力園藝產業的發展。

            大數據技術應用項目:

            在逾萬人中找出目標“密接者”

            如果說園藝項目是在現實中占地面積最大的比賽項目,那么大數據技術應用項目將是虛擬世界中占“地”最大的項目。

            在比賽現場,選手們在電腦前飛快地敲打著鍵盤。這回他們的比賽任務是: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各種大數據的分析比較,在1萬多個人員中篩選出“新冠肺炎的密接和次密接人員”。

            大數據技術應用項目是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其中一項,如今在現實中早有應用。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大數據技術應用項目裁判長趙淦森介紹,本次比賽設計了一個場景,一個學校里面有幾個“新冠肺炎確診人員”,選手要通過對數據進行抓取、清洗、轉換、處理分析、標注、可視化等一系列操作,最終找出密接和次密接人員。這些數據包括WiFi連接數據、消費記錄、上網數據、攝像頭圖像數據等。

            如何在海量的數據下,找出目標?趙淦森表示,這就是本次比賽考核的重點:考查參賽選手在現有的大數據資源下,基于Hadoop大數據存儲管理軟件及生態組件,綜合軟件開發相關技術以及選手的人工智能算法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性。

            “別看他們都是在敲鍵盤,但敲鍵盤時用的不同命令,做出的東西是有區別的。題目的答案已經設定好了,就看選手們如何采用自己的方法,找出相關人員。”趙淦森說,這個項目的難點在于考核的技能非常多,僅大數據系統就有多個系統,還要會各種查詢、挖掘系統,需要懂得安裝、配置、管理、使用。另外,比賽題目涉及數據從采集到呈現的全鏈條,每一個環節都要通過編程來去實現,再做一系列的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英豪 爭分奪秒 廣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