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王亞民:文創產品要有質感、有溫度、有趣味、有故事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振天

            “搞文創,首先要了解老百姓最需要什么。”12月4日,在首屆中國公園文創大會的公園景區文創發展交流對話論壇上,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王亞民以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制作歷程為例,為文化創意融入當代生活建言獻策,提出優秀的文創產品一定要“有質感、有溫度、有趣味、有故事”。

            公園景區文創發展交流對話論壇現場

            王亞民為文化創意融入當代生活建言獻策

            “文化是創意的基礎,創意是文化賦能的手段,從事文化創意行業,最根本的是要懂文化。”王亞民介紹,目前故宮博物院收藏了1862690件文物,是中國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在此基礎上,故宮對新文創的設計探索過程體現了宮廷感、趣味性、探索性和儀式感,著重尋找文物的當代價值,并為其導入當代審美。

            如何讓文物活起來是故宮人正在面臨的一個重要議題。王亞民認為,文化是文化創意產品的核心和靈魂,如果沒有對文化重新的解讀和詮釋,文創產品就是蒼白的,是沒有生命力的。對此,他提出:“搞文創,首先要研究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研究中國五千年的人們生活、研究五千年人們的生活方式,了解老百姓最需要什么。要把產品思維上升到產業思維,由點性思維上升到結構性思維。”

            近年來,故宮推出的多款系列文創產品持續引領文創市場潮流,故宮色、福祿壽、繁花似錦、祥瑞麒麟、紫禁悅動、紫禁月滿等系列產品受到年輕消費者的熱捧。

            如何把一件文物變成新的文創產品?王亞民現場傳授故宮文創成功的秘訣——確認文物主體后,要尋找文物的內涵,為其導入當代審美,經過圖案轉化、創意再現的過程,再將其重新詮釋。

            “你做一個領帶我也做一個領帶,你做一個杯子我也做一個杯子,如果我們文化創意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是不行的。”采訪中,王亞民指出當前中國文創市場存在的“同質化”問題,他說:“整體來說,我們國家的文創環境還處于自覺的文創階段,這個階段會產生出很多爆品,這些產品會在文創產品市場形成復制與被復制、克隆與被克隆、模仿與被模仿的氛圍,目前這個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

            王亞民強調:“文創產品從故宮文化、文物藝術汲取元素,但是汲取過來后,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一定要經過當代人的重新解讀、詮釋和創意,使其適合當代人的審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要有 質感 院長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