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粵文旅宣
今年國慶黃金周,廣東的美麗鄉村迎來四方游客。游客樂享自然山水與鄉村文化,更感受到鄉村文化和旅游融合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受益于文旅的進一步融合,村民的旅游收入日益增長,鄉村越建越美。其中,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開展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旅游服務中心融合發展(以下簡稱“兩中心融合”),在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功能服務提質增效方面,作出了有溫度、接地氣的創新與嘗試,助力廣東鄉村故事越講越好。
創新嘗試首推“兩中心融合”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包括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和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是根植于最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包含黨史教育、村史展示、圖書閱讀等,在豐富村民業余生活的同時,也為鄉村點亮了文化之燈。旅游服務中心包括旅游集散中心與旅游咨詢中心,是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游客關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這兩個中心如何融合,發揮最大的公約數效能,文旅部門為此進行了認真調研。
推動“兩中心融合”,是全國首個在省域范圍中,依托現有龐大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將旅游公共服務功能融入其中的創新嘗試。此項工作從一開始便與文旅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實現了有機銜接。
2020年,廣東啟動“兩中心融合”試點。各地將“兩中心融合”選點于交通相對便利、人流量較大、較為顯著的位置,通過設施、功能、服務和人員的完善與整合,優先利用村祠堂、村史館、文化旅游景點等人流集聚區域建設。
計劃建300個兩中心融合點
為了做好“兩中心融合”試點開展,廣東從政策、資金等方面進行了幫扶。從2020年3月開始,全省173個“兩中心融合”試點工作全面鋪開。在資金扶持方面,2020年-2021年,省級財政共投入資金1632萬元,對試點單位給予補助;市縣根據實際統籌和配套相關資金,結合鄉村振興工作,合力推動。
省文化和旅游廳還創新性開發設施管理系統,將中心位置、功能、服務項目、服務人數等一一錄入。除“兩中心融合”以外,該管理系統更涵蓋“粵書吧”、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有效整合省內文化資源,目前錄入單位接近3萬個。
此外,多方參與共建,是“兩中心融合”的一大特色。省文化和旅游廳積極引導全民參與、社會共建,統籌文體協管員、“三支一扶”大學畢業生、大學生村官、文化旅游志愿者等專兼職從事中心管理服務工作;在節假日期間舉辦具有鄉村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動,鼓勵景點、民宿、土特產銷售等旅游運營管理參與中心咨詢公共服務,彌補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服務效能短板,持續推動“兩中心融合”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東將計劃再建60-70個試點,并在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鄉村旅游重點村等鄉村旅游發展良好的地區打造示范點,力爭在三年內全省“兩中心融合”點總量達到300個。
典型案例
“兩中心融合”試點煥發鄉村生活新氣象
煥新鄉村風貌、助力鄉村旅游……173個“兩中心融合”試點春風化雨,正在煥發廣東鄉村生活新氣象。
廣州市從化區蓮麻村是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典型代表。在發展鄉村旅游后,蓮麻村民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1.56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3.3萬元,集體收入從28.5萬元增長426%達到150萬元;2019年接待游客約73.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近3000萬元。蓮麻村開展“兩中心融合”試點工作,為鄉村旅游發展如虎添翼,環境的改善、設施的升級改造都為蓮麻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江門市京梅村是蔡李佛文化的發源地和蔡李佛拳派始祖陳享的故鄉。近年來,京梅村將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升級“兩中心”,新建蔡李佛文化中心,將村內太福陳公祠改建成農家書屋,并計劃在蔡李佛文創旗艦店內打造“粵書吧”,將蔡李佛文化中心、農家書屋、“粵書吧”與游客服務中心串聯成線,進一步提升了京梅村的文化品位。
數說
●目前,全省首批共有173個文化和旅游服務中心開展試點建設工作。據初步估算,預計全省試點年均接待游客將超過133.8萬人次。
●目前,全省共建成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614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5921個,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基本實現省、市、縣、鎮、村五級全覆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