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獨家報道·廣東的冰與雪③丨白色經濟:發展像海鮮一樣生猛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蘇荇 楊楚瀅

            圖片/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楚 瀅蘇荇


            穿著時髦的滑雪服,拖著長長的雪板,行李箱里裝著雪靴,如此裝備的俊男美女出現在前幾年的廣州或會讓人感到違和。但如今,站在廣州花都融創雪世界門口,人們對這樣的場景早已司空見慣。滑雪與這座南方城市的適配度正在迅猛提升。

            廣東人對滑雪的熱情有多高,有幾個數據很能說明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在2018年發布的《全國冰雪運動參與和消費報告》里顯示,我國南部省份民眾冰雪運動的參與率僅為18%,而該區域民眾喜愛冰雪運動的占比卻高達51%;廣東一直是我國冰雪游的客源大省,據最新統計,在全國冰雪旅游二十大客源城市中,廣州排在了第二位;今年“雙11”預售期間,廣東人購買滑雪運動產品成交額同比增長87%;廣州融創雪世界開業三年來,接納的滑雪人次達到180萬……

            “家門口”場館拉近愛好者距離

            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后,國家體育總局頒布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股冰雪熱潮,廣東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種支柱模式,成為冰雪游的“主力軍”。其中“引進來”指的是就地建造室內滑雪滑冰場館,“家門口”的冰雪拉近了廣東民眾與冰雪的距離,也培育了大批冰雪愛好者和體驗者。

            廣東室內滑雪市場有多火爆?華南最大室內滑雪場——廣州融創雪世界負責人楊德明向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表示,這幾年雪場的管理措施一直在不斷調整,而各種措施圍繞的目的只有一個——緩解不斷遞增的人流壓力。

            楊德明

            開業之初,雪場并沒有專門的排隊區。旺季時,進場的隊伍從雪場門口排到所在商場的二號門。為了緩解節假日時日均5000人的進場壓力,雪場增設了排隊區,路線改為往4號門方向排隊。

            但最旺的時候,等候的客人能把整個商場一樓擠滿。為此雪場又采取了一些應急措施,比如發放一些飲品和小禮物,緩解客人焦急等候的心情;進入雪場內,對客人存取雪具、租賃雪具的程序也進行了優化。

            初時雪場并沒有分時段入場,隨著客流增長,為了達到增加輪轉率的目的,雪場開始將一天的進場時間分場次和分時段;把單條“魔毯(滑雪場傳送設備)”增設為兩條,同步向上運輸客人;教練方面增加一對多人的課程,讓每個教練可以面對更多的客人……

            “可以說,我們的實際運營效果甚至超過了開業前的預期。南方雖然缺乏冰雪運動的群眾基礎,但正因為冰雪資源的稀缺,南方群眾的冰雪旅游和冰雪運動的參與熱情反而較高,冰雪在廣東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市場,這也是我們打造這座5萬多平方米室內滑雪場的底氣”。

            來廣州前,楊德明曾是吉林某雪場的負責人,那個雪場超過一半的客源都是來自南方,令他對南方的市場非常看好。北方雪場一年運營只能集中在冬季四個月,而廣州的室內雪場全年四個季度都可以實現盈利,反倒成為一種優勢。

            由于雪場投資體量巨大,成本回收期較長,目前廣州只有融創雪世界一家在正常營業,成為廣東冰雪場地當仁不讓的流量擔當。

            目前,廣州融創雪世界最大的客源地是廣東,占比約6成,其次是湖南、湖北、江西等周邊省份,也有不少來自北方的滑雪愛好者。甚至有部分滑雪愛好者在夏天來到雪場周邊的酒店公寓長住幾個月,就為了提升滑雪水平。隨著三年的市場培育,雪場的用戶粘度也在增加。

            雪世界里在學滑行的孩子們

            “隨著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和一些利好的政策,各地都在宣傳冰雪運動,客流肯定呈上升趨勢。其實現在很多滑雪‘大神’,都是從室內滑雪場練出來的,因為一年四季都可以練習,水平會上升很快。我們雪場也做過一個大概的統計,三年來180萬人次里,復購率大概在30%左右,說明具備一定的粘性”。

            滑雪人才職業上升空間巨大

            廣東冰雪市場迅猛拓展,也提供了就職的廣闊空間,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滑雪人才匯聚而來。在雪場辦公室見到董玉龍時,他正處于授課的空檔期,非周末和節假日時段,他會坐在電腦前,參與雪場的一些管理工作。

            董玉龍原先是物理老師,寒假時在陜西的雪場當兼職教練。2019年初聽說融創雪世界即將在廣州開業,嘗試投來簡歷后被錄取。他開心地辭職南下,當上了專職滑雪教練。董玉龍坦言,到廣州后一切比預想的還要好,工作氛圍不錯,更重要的是收入高。

            收入提高一是因為室內雪場一年四季都可以運營,不像北方雪季只有短短兩三個月;二是課時費要高很多。“當時在陜西,我們兩個小時一節課起步,300元。這邊的中級教練,雙板一對一兩個小時的話是558元,是比較可觀的收入。對于當時的我來說,這種感覺還是比較幸福的,住宿環境、吃住行待遇都提高了”。

            雪世界里在學滑行的孩子們

            董玉龍也會介紹朋友過來當教練:“收入穩定,而且廣州屬于一線城市,整體工資水平也要高于北方一些城市,旺季的時候,(收入)比過去在陜西時翻了三倍左右。”

            如今雪場的教練團隊從開業之初的五六十人,擴大到現在的百人,另外還有外面合作機構簽約的教練,數量還在增加,但董玉龍表示,收入并沒有降低,這得益于廣東滑雪市場的不斷擴大,雪場人流量大,對教練的需求量也在直線上升。

            在董玉龍的印象中,三年前雪場的人流已經非常大了,2019年7月1日開始上崗,正好趕上暑假,雪場里都是人。“最忙的時候從早上9點上課一直上到晚上12點,游客多我們也興奮,忙起來這邊11點剛下課,另一個客人已經等著了,我們連吃飯的功夫都沒有,無縫對接,當然這種強度下來也特別累”。

            經過三年的市場培育,雪場內外發生的變化董玉龍也看在眼里。剛開業時,雪場客人大多是“菜鳥”,以體驗為主。現在有不少客人慢慢轉成了對各種技術動作的高追求,想要嘗試各種可能,學會更多的動作。

            “2019年剛來的時候,中高級雪道上、水平很高的南方客人極少,很多都是從北方過來的一些滑雪愛好者。但是現在再去中高級道上看,反而是南方客人比例占了很大。他們經常一周來三四天,水平提升很快。水平高了,他們在冬天的時候去北方的室外滑雪場就會滑得很輕松”。

            在廣東,董玉龍還看到職業上升的更多可能性,除了參與培訓提高滑行水平和授課水平、向高級教練方向發展外,他還嘗試參與一些管理工作。雪場未來會舉辦一些滑雪賽事,將來他也希望在賽事組織方向有所發展。“南方滑雪還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我很看好未來自己在這邊的職業發展前景”。

            相關產業規模得到大幅提升

            伴隨冰雪文化逐步在南方生根發芽、冰雪人群不斷壯大,廣東的滑雪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配套產業鏈也日漸成熟。

            走進雪世界所在的商場,能看到六家做滑雪生意的商鋪,還有多家分布在商場外的橫街上。商場對面的公寓一樓商鋪更是形成一個雪具店商業群,隔幾步就能看見一間雪具店、滑雪俱樂部,這都是三年來伴隨雪場一起發展起來的產業。

            占據雪世界門口黃金位置的一家雪具用品店的店員告訴記者,該店以租賃和存放為主,雪具的租賃在周末和節假日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雪場內可供租賃的雪板達到800塊,但不少滑雪的客人會有個性化的追求,會配置自己的裝備。長期以來,在雪場消費的客人會選擇把雪板長期寄存在店鋪里,一天存放費用是30元,包月則是100元,存一年的長期用戶也不少。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進店時發現,地面上已經鋪滿十幾二十塊客人存放的雪板。

            雪世界里在學滑行的孩子們

            店員說,旺季時地面全部被鋪滿,連下腳的地方都找不到,“其實大量的客人只能算初學者或者愛好者,還遠稱不上專業的程度,但他們也會配置屬于個人的裝備,玩累了不想拿回去就會寄存在我們店里”。

            據該店員介紹,在店里購置一套最便宜的裝備,全套費用也要達到14000元左右。他對店鋪未來的發展前景比較樂觀,“現在國家號召三億人上冰雪,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未來玩滑雪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負責這家店鋪配送工作的李先生告訴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每天會按照客戶的預約,把相應的雪板等裝備運送到店鋪里,供客人提取。“今天非周末,運過來的板是二十塊左右,周末、節假日,尤其6至8月的時候是旺季,租賃的板常常不夠用。”據他透露,僅他服務的那家倉庫內便存放了超過300塊雪板。

            在楊德明看來,隨著滑雪人群增加,相應的上下游產業的銷售額和利潤比例都會提升。“廣東這邊的消費能力還是很強的。在東北雪場,客人雪板的存量都沒有南方這邊高”。

            滑雪市場的擴大,除了能帶動周邊運動服裝、用品、器械為載體的實體消費持續增加外,還能有效拉動周邊酒店住宿、餐飲、購物等方面的消費。

            正在雪場門口等候朋友進場的羅小姐給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算了一筆賬。她家在廣州,她屬于滑雪初學者,但已經買了屬于自己的雪具,每個月會到雪場附近的酒店住上一晚,在雪場玩兩天,酒店附送一天三小時的滑雪券,她還需要再購買費用為400元的一天不限時卡,每次請教練上三個小時課的費用是1500元,再加上住宿和吃飯的費用,一個月花在滑雪上的消費已經接近4000元。

            另外她在購置全套滑雪裝備上花了22000多元,在她看來還屬于比較低端的消費。這樣的消費對羅小姐來說還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滑雪過程的炫酷讓她深深著迷,她計劃等自己的技巧純熟后,會到張家口之類的北方室外雪場進行挑戰,接觸真正的皚皚白雪,屆時一年在冰雪項目上的消費還會大幅提升。

            雪世界里在學滑行的孩子們

            后奧運時代將是發展黃金期

            “白色經濟”的能量早已在北美、歐洲、日韓等地得到佐證,隨著國內大眾對滑雪運動的認知與參與度快速提升,南方地區冰雪運動進入發展的黃金期,更多圍繞冰雪運動所開展的投資布局都將逐步落地。比如融創在深圳的雪場已經在規劃與建造中,萬達集團在肇慶的山地室內滑雪運動場館也在打造中。廣東未來無論在雪場、賽事、裝備和培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的潛力。

            對于后奧運時代的滑雪市場開發,楊德明持樂觀態度。他透露,目前國內滑雪滲透率僅為1%左右,遠遠低于歐美國家,國內滑雪產業仍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

            未來隨著越來越多冰雪運動場館建成運營,后奧運時代勢必將面臨一個較為激烈的競爭狀態,企業要在品牌、內容、服務與管理上面做整體性提升,才能更好地吸引游客。

            楊德明透露,在拓展滑雪人群基數、增加用戶粘度上,雪世界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建立自己的競技梯隊,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滑雪精英挑戰賽,與30所學校聯隊發展青少年滑雪競技校隊,未來打造屬于自己品牌的校際聯賽等。“我們希望通過冰雪教育和冰雪賽事的結合,把滑雪這項運動推廣出去。比如通過一個孩子,可能會帶動一個家庭,助力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獨家報道 生猛 廣東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