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廣州市白云區棠景街兩市場恢復營業,加強防疫守好市民“菜籃子”

            文/鄭少敏 李汶禧 云棠宣 圖、視頻/黎天智

            “進入市場請佩戴口罩,測溫,掃碼,謝謝合作。”12月9日,在剛剛結束管控、恢復正常營業的恒沙隆農貿市場,市場門口的喇叭循環播放著溫馨提示,工作人員逐一查驗顧客的健康碼、為他們測溫,嚴格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完成所有流程后才讓顧客進去購物。據悉,廣州市白云區棠景街轄內恒沙隆農貿市場、棠祺市場于當天上午結束封控管理,恢復正常營業,安靜了三天的市場又熱鬧起來。

            據介紹,在12月5日晚上,棠景街接到上級部門通知,1名密接者曾經路過恒沙隆農貿市場和棠祺市場,根據防疫工作要求,這兩所市場從12月6日開始為期三天的封控管理。隨后,市場立刻通知檔主積極配合防疫工作,清理剩余貨物,進行“三天兩檢”的核酸檢測。

            棠景街黨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兩家市場封控管理期間,街道多方協調,全力保障市民“菜籃子”供應。“關停兩個市場前,已通知轄內其他4個農貿市場及棠祺市場旁邊的經濟村超市多備貨、供貨,對棠溪片區居民予以生活物資供應,切實保障棠溪片區居民的生活飲食。”

            12月9日,經過疾控專家研究評估,區防疫指揮部同意棠景街棠祺市場、恒沙隆農貿市場等5個管控場所解除封控。如今,恒沙隆農貿市場內一切井然有序,消殺人員正在進行環境消殺,管理人員同時開展巡查,檢查檔主是否落實防疫措施。菜檔檔主李姨在該農貿市場已經營了24年,李姨說道,“安全、健康是擺在首位的,接到市場需要封控管理的通知,大家都很配合。現在也依然會做好防疫措施,佩戴好口罩,做好檔口的清潔工作。”

            菜市場人員密集,流動性大,屬于防疫工作的重點場所。疫情發生之后,恒沙隆農貿市場多措并舉,切實加強防疫措施。“原本每天兩次的常態化消殺現在增加到了每天三次,分別是早、中、晚都要進行消殺,增加了工作人員做好門口的測溫、驗碼和巡查工作,并且通過市場門口的電子屏、市場內外的廣播分別滾動、循環播放防疫標語和溫馨提示,營造市場防疫的良好氛圍。” 恒沙隆農貿市場經理吳錦明表示,市場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約有95個檔口,230多名檔主,市場防疫工作不僅關系到檔主的經濟收入,還關系到市民群眾的“菜籃子”安全,所以堅決筑牢防疫屏障,時刻繃緊防疫這根弦。

            在旁邊不遠處的棠祺市場同樣織密織牢市場疫情防控安全網,為群眾提供安全、放心的采購場所。市場門口懸掛著醒目的橫幅:“進入市場,測體溫,戴口罩,不抽煙,不亂扔雜物。”進入市場前亮碼、測溫已成為顧客的自覺行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菜籃子 白云 廣州市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