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
12月21日,《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1)》在北京發布。 藍皮書顯示,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珠三角地區的珠海、廣州和深圳以及首都北京及長三角地區的部分城市,其可持續發展綜合水平依然較高。其中,珠海、廣州、深圳分列2021年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的第2、第3、第6位。
藍皮書基于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對2019年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狀況從國家、省份和重點城市等三個層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數據驗證分析并排名。
國家級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數據驗證結果分析顯示:中國可持續發展狀況繼續穩步得到改善,2015-2019年,中國可持續發展水平呈現逐年穩定提升的狀態,經濟實力明顯躍升,社會民生普遍提升,資源環境狀況總體改善,消耗排放控制成效顯著,治理保護效果逐漸凸顯。
省級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數據驗證結果分析顯示:4個直轄市及東部沿海省份的可持續發展排名比較靠前,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天津、福建、江蘇、湖北、重慶和四川排名前十位,中部地區中,湖北排名最高,列第八位。
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數據驗證結果分析顯示:東部城市可持續發展進步明顯,其中杭州首次在全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排名第一,位列前十的城市分別為杭州、珠海、廣州、北京、無錫、深圳、蘇州、武漢、南京和鄭州。
值得一提的是,從經濟發展、社會民生、資源環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護五大類指標來看,珠海的五大類發展水平整體較為均衡,是排名前十的城市中發展水平最為均衡的城市;廣州在經濟發展和消耗排放方面具有較好表現(分別排在第3、第8位);深圳在經濟發展、消耗排放和治理保護中均排位靠前(分別排在第5、第5、第6位),但在社會民生方面存在明顯劣勢(排第97位)。
藍皮書認為,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也正處于可持續發展轉型的關鍵期,需要在“十四五”期間堅定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動態保持經濟、社會、環境三者有機平衡,推動中國實現更加包容、更具韌性、更為綠色的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