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網絡傳播創新年度報告發布!2021中國新聞業研究圓桌論壇在穗舉行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豐西西

            圖/主辦方供圖

            12月26日,為總結媒體主題報道融合創新經驗、推動數字新聞學研究發展,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廣州市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研究重點基地、中山大學全媒體研究院主辦的“2021中國新聞業研究圓桌論壇”在廣州舉行。

            來自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都市報、新浪網等媒體的業界嘉賓,與廣東省重點新聞院校負責人圍繞“重大主題報道與數字新聞學研究創新”問題展開研討,共同探討媒體深度融合時代新聞業的責任擔當與實踐創新。本次論壇由廣東省青年聯合會第十一屆委員會社科界別、新聞出版界別聯合主辦。

            論壇開幕式上,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主持工作副院長鐘智錦教授、廣州市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研究重點基地主任詹小美教授致歡迎辭。“新聞業研究圓桌論壇連續9年舉辦,新聞業年度觀察報告連續8年出版,體現了中山大學新聞學科的問題意識、責任擔當和理論思考,已成為我們的品牌學術活動”,鐘智錦教授說。

            共青團廣東省委副書記、廣東省青聯主席梁均達在開幕致辭中勉勵更多青年新聞工作者、青年社科學術人才能夠為中國新聞事業的進步、廣東和大灣區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希望省青聯相關界別能組織更多類似的跨界別研討和交流活動。

            中山大學張志安教授發布《2021中國網絡傳播創新年度報告》

            報告發布環節,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新聞傳播學專委會會長張志安發布了《2021中國網絡傳播創新年度報告》,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徐桂權發布了《2021中國新聞業年度觀察報告》。

            圍繞兩份報告所展示的中國新聞傳播業整體圖景和前沿趨勢,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名譽院長范以錦教授進行了點評。他認為,兩份研究報告聚焦重大事件、關注業態變化,既體現主流媒體的價值和責任,更把握技術變遷的采納和創新。“這種業界和學界的合作、對話,越做越好,需要堅持。”

            《2021中國網絡傳播創新年度報告》由中山大學互聯網與治理研究中心完成,以相關案例、事件和數據為基礎,從內容創新、組織變革、技術采納、生態迭代、總體特征等五大維度跟蹤、觀察和洞悉過去一年中國網絡傳播的“創新”發展,試圖用“內容、技術、輿論”三個關鍵詞揭示網絡傳播的變化邏輯和結構性趨勢。

            報告指出,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新浪新聞等主流和商業媒體,圍繞重大事件和歷史節點,強化議程設置、創新融合產品,不斷鞏固輿論主陣地作用,服務主流價值傳播和國家治理。

            報告將2021年中國網絡創新年度創新的總體特點概括為五個方面:網絡傳播進一步服務主流,主流媒體持續增強輿論影響力;技術應用助力內容的意義傳達,短視頻、5G、H5、區塊鏈等推動傳媒發展;超級互聯網平臺逐漸成為網絡傳播的基礎設施,發揮信息傳播的中介和樞紐作用;社交媒體全面布局視頻領域,視頻成為內容爭奪的核心場域;主流媒體作為對外傳播主力軍,其網絡國際傳播成為國家外宣布局的發力點。(關于2021中國網絡傳播創新年度報告詳細內容請點擊https://mp.weixin.qq.com/s/Wkv_NyFArvuX3Yw4k-VroA)

            《中國新聞業年度觀察報告(2021)》封面(人民日報出版社)

            《2021中國新聞業年度觀察報告》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該報告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中山大學全媒體研究院主辦的新聞傳播學學術年刊,旨在觀察中國傳媒業一年一度的最新變化、事件、話題和趨勢,關注重大問題,把握變化邏輯,進行理論闡釋。

            2021年的最新成果包括年度專訪、年度專題、年度觀察、年度調查、研究述評五個部分,以及“2020中國新聞業研究十佳論文”。自2014年首次出版以來,經過連續8年的業態觀察和學術研究,《中國新聞業年度觀察報告》已成為記錄中國新聞業變革、研究數字新聞業發展的參考“窗口”。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劉海陵發表主題演講

            論壇上,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劉海陵發表《做活正能量 提升大流量》的主題演講,介紹羊城晚報堅持文化立報、以弘揚嶺南文化傳統文化為己任的媒體融合實踐。

            新浪網副總裁、執行總編輯孟波發表主題演講


            新浪網副總裁、執行總編輯孟波以《人機協同和生態協同》為題發表主題演講,從全新視角介紹了新浪新聞的智能業務發展路徑,特別強調商業互聯網平臺要用正向價值觀擁抱網絡文明,讓AI在網絡傳播實踐中體現價值觀。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李艷紅發表主題演講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李艷紅在《社交媒體、平臺與算法對新聞業的影響》主題演講中指出,社交媒體正在改變傳統的新聞價值,不過原創獨家新聞、新聞要素仍然是影響新聞社交分發和網絡傳播的重要因素。

            三位專家的觀點囊括了理論探索、媒體實踐、技術革新等相互聯系的思考維度,充分回應中國新聞業多層次、多問題交織的現實變革和前沿業態。

            2021中國新聞業研究圓桌論壇部分嘉賓合影

            圓桌論壇環節,羊城晚報副總編輯胡泉、“南方+”客戶端副總編輯羅彥軍、觸電傳媒總編輯鄭敏璇、南方都市報副總編輯王衛國圍繞“重大主題報道與融合創新”主題發表演講;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劉濤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宏元教授、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田秋生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院長張學波教授、深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巢乃鵬教授圍繞“數字新聞學研究創新”發表演講。學界和業界專家的發言觀點深入淺出,切中學科與行業的重大問題,引發與會者熱烈討論。

            “新聞業界和學界永遠需要保持緊密互動,守望相助、共謀發展”,本次論壇召集人、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張志安教授說,“在數字社會重塑傳播語境的當下,新聞傳播業面臨結構性的重大變遷,以新思維推進深度融合、以新實踐助力國家發展、以新范式探索學術創新,是我們共同的挑戰和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新聞業 圓桌 中國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