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照護難題,佛山市政協調研報告提出對策與建議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杭瑩
1月6日,佛山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正式拉開帷幕。1月5日,針對持續關注的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照護難題,佛山市政協完成了《佛山市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照護服務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下稱《報告》)?!秷蟾妗分赋觯壳胺鹕?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與國家提出目標還存在較大差距,并給出完善托育建設頂層設計、建設多元化照護體系、加快發展公益普惠托育等五大建議。
0-3歲嬰幼兒托育數不足
2021年11月27日,佛山市委書記鄭軻在佛山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讓更多家庭生得起、養得起,二胎、三胎沒問題”,話音一落,全場響起陣陣掌聲。
實際上,“生得起、養得起”確是不少佛山人關心的一大問題。《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7月,佛山全市常住人口中,3歲以下嬰幼兒28.9萬人,實際提供托育服務機構680家,可提供托位34600個,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數為3.7個。地域分布上,禪城區75家,南海區157家,順德區375家,高明區29家,三水區44家。
《報告》指出,佛山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與國家提出的目標還存在較大差距。具體表現為公共托育服務意識有待增強,登記備案制度有待完善,綜合監管力度有待加強,一些不具備資質的市場機構鉆了主管部門和政策缺失的空子,處于無監管的灰色地帶,成為托育機構發展的一大隱憂。
與此同時,佛山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還存在多元照護體系不夠完善,舉辦主體公“缺”民“進”的短板,特別是公益普惠托育供給匱乏。調查數據顯示,1000元以下是絕大部分佛山市民接受的每月托育服務價格水平,達到51.5%,但目前佛山尚未有一家公辦托育機構,現有托幼機構以民辦為主,其中,營利性托育機構共299家,占44%;普惠性幼兒園托班共93家,約占14%。
《報告》顯示,佛山0-3歲嬰幼兒在各類托育機構的入托率約為6%。離家距離遠、托育時間不夠靈活、費用較高、招收嬰幼兒年齡限制等問題也進一步增加了廣大家庭“不愿托”“不敢托”“托不起”的擔憂。
構建多元化照護服務體系
解決好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照護難題,是緩解家庭育兒焦慮,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的有力舉措。本次佛山市政協的調研報告從完善托育建設頂層設計,建設多元化照護體系,科學規劃托育機構布局、制定示范性機構認定標準、加強專業人才培養5個方面提出對策與建議。
《報告》提出,建議佛山由分管衛生健康工作的副市長或秘書長牽頭,搭建市、區、街鎮三級聯動綜合監管機制,同時規范監督管理體系,成立托育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建立智慧化信息管理平臺,向公眾公開托育機構經營性質、托位情況、服務模式、衛生保健、收費情況等信息。
《報告》建議構建多元化照護服務體系,創新發展“托幼一體化模式、機關事業單位模式、社區普惠模式、企業園區模式”等多層次、多樣化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模式。其中,《報告》建議參考深圳經驗,通過在公辦幼兒園增設一個托大班,專項招收轄區嬰幼兒,并以財政專項撥款方式,打造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具有示范效應的普惠性托班。
在社區普惠模式上,《報告》建議在社區普惠點實行“公建民營”的方式,由政府出資建設和裝修社區普惠托育點,場地由社區提供,對經營者免除或降低場地租金,要求社區普惠托育點收費每月不高于2500元,營業者自負盈虧,社區托育點不劃入政府財政補貼范圍。
在托幼機構用地方面?!秷蟾妗方ㄗh將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托育機構建設統一規劃,建成后用于舉辦公辦托育機構或普惠性民辦托育機構,優先舉辦公辦托育機構。此外,街道騰退空間、中小學布局調整的空余用地、省追加的新增城鄉建設用地等富余公共資源,優先用于舉辦托育服務機構特別是公辦托育服務機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