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廣東考古新年新景象,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名擴編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粵文旅宣

            圖/通訊員供圖

            2021年年底,廣東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再出新舉措:“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名為“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項目在陽江市開工建設。

            更名該院后職能擴展

            根據省有關文件,原“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更名為“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為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正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并從原有財政補助一類事業編的50名擴編為91名。更名后的“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主要職能也由原來的“承擔有關文物調查、保護、發掘、研究和宣傳工作”,拓展為“承擔全省陸地及水下考古調查、勘探、保護、發掘與研究任務;承擔古遺址古墓葬保護、古建筑勘察設計等工作;承擔文化遺產調查、文化遺產利用及公眾考古等工作”。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召開班子聘任宣布會議現場

            2022年1月5日,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召開班子聘任宣布會議。會上宣讀了《關于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領導班子及成員聘任的通知》,正式宣布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名為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領導班子表示,更名改院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以來的高光時刻,未來將繼續帶領全院干部職工做好廣東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新起點和新征程上,繼續發揚考古人嚴謹求實、艱苦奮斗、敬業奉獻的優良作風,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貢獻廣東力量。

            將添一處文化地標式建筑

            2021年12月28日,省級重大標志性文化工程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選址在陽江市海陵島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西側,占地面積約2.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3.2萬平方米,省財政資金總投資3.5億元,由陽江市代建項目管理局代建,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擔綱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設計,計劃于2023年12月竣工。

            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效果圖

            該項目是一項事關推動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長遠發展的基礎工程,建成后將成為集水下文物展覽、業務研究、學術交流、文物庫房及業務管理為一體的文化地標式建筑,并與“南海I號”博物館進行資源整合,全力助推“南海I號”博物館打造世界考古品牌、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擦亮“海上敦煌”的品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廣東省 廣東 文物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