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廣東出臺省內跨市醫療費用直接結算規程 看急診可先就診后補手續

            羊城晚報訊 記者陳輝報道:廣東省醫療保障局近日印發《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障省內跨市就醫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經辦規程(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規程》),對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操作有了明確、具體的指引。該《規程》自今年1月1日起試行,有效期3年。

            異地就醫備案都可掌上辦理

            《規程》明確了可以申請辦理省內跨市就醫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的人員范圍,包括異地安置退休人員(退休后在異地定居并且戶籍遷入定居地的人員)、異地長期居住人員(近期擬在或已在異地同一地區連續居住生活半年以上的人員)、常駐異地工作人員(用人單位派駐異地工作且符合參保市有關規定的人員)、異地轉診人員(符合參保市轉診規定的人員)、異地生育就醫人員、臨時異地就醫人員(因緊急救治和搶救需要,在參保市以外定點醫藥機構接受緊急診療的人員,以及其他符合參保市規定的異地就醫人員)。

            以上人員可以申請辦理省內跨市就醫備案手續,備案完成后其醫療費用可以直接結算。參保人員可以通過參保市經辦機構窗口或參保市公布的小程序、手機APP、網站、電話(傳真)等渠道,辦理跨市就醫備案。

            異地安置退休人員備案后的有效期為長期有效,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備案有效期不超過一年。

            起付標準等按參保市政策執行

            如果突發疾病需要就醫,來不及備案怎么辦?《規程》對此有明確指引,因緊急救治和搶救需要,在參保市以外醫療機構門診就診、住院的人員,可就診后補辦備案手續。急診住院當次入院有效。急診門診后因病情需要繼續門診或住院治療的,急診之日起10日內無需再次備案。

            《規程》明確,參保人員憑醫保電子憑證或居民身份證或社會保障卡在已開通省內跨市就醫直接結算服務的定點醫藥機構就醫。參保人員省內跨市就醫直接結算執行全省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醫用耗材目錄及支付標準等有關規定;醫療保險的起付標準、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以及生育保險待遇等執行參保市政策。

            《規程》要求,符合資質的就醫市定點醫藥機構為參保人員提供門診特定病種就醫服務,應當確認參保人員門診特定病種待遇認定信息,結算相應醫療費用。參保人員同時享受普通門診和門診特定病種待遇的,接診醫師應當分別開具單獨的普通門診和門診特定病種處方,定點醫藥機構應當分別予以結算;參保人員同時享受多個門診特定病種待遇的,接診醫師應當按照病種分別開具單獨的門診特定病種處方,定點醫藥機構應當分別予以結算。

            個人負擔部分可用個人賬戶支付

            參保人員省內跨市就醫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時,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按照參保市政策規定計算出參保人員個人負擔以及各項醫保基金支付的金額,并將結果回傳至就醫市定點醫藥機構。參保人員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可使用個人賬戶支付。

            《規程》還要求逐步建立補記賬機制。因醫保信息系統異常、急診補備案等客觀原因未能直接結算的,定點醫藥機構應當指引參保人員辦理補記賬手續,并原渠道退回應由醫保基金支付的費用。參保人員未到定點醫藥機構辦理補記賬手續,其發生的就醫費用符合參保市規定的,可向參保市經辦機構申請零星報銷。

            門診和生育醫療費按項目付費

            《規程》還明確,跨市就醫門診醫療費用和生育醫療費用結算,原則上按項目付費。

            跨市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結算,按照就醫市結算辦法執行,月度預結算按照就醫市規定的比例預撥付給各定點醫藥機構。就醫市實施按病種分值付費的,省內跨市住院醫療費用清算所涉及的病種分值、分值單價、醫院系數等按照就醫市同一清算年度數據執行。就醫市實施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按床日付費、按項目付費等支付方式的,按照就醫市的支付方式執行。結余留用、超支分擔等其他清算規則同步按照就醫市規則執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廣東 急診 省內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