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江華 通訊員 鄭藹嫻
1月11日,民革廣東省委會在省民主大樓召開了2022年省兩會提案介紹會。
據民革省委會副主委、省政協提案委專職副主任熊水龍介紹,今年省民革擬提交的45篇提案中,涉及“三農”、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社會治理、法治建設方面的課題成果有22份,彰顯了民革在“三農”“社會法治”“祖國和平統一”三大參政議政重點領域的優勢。
去年不少建議推動了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解決
據悉,在去年召開的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省民革提交了集體提案40多件,很多建議得到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推動了一些關系全省宏觀大局、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切切實實的解決。
熊水龍表示,2022年省民革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計劃向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交大會集體提案45件。
這些提案著眼于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主要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雙區”建設、兩個合作區建設,以及鄉村振興、法治建設、公共衛生、教育改革、生態保護、社會治理和民生保障等方面提出相關的建議,希望通過參政履職發出民革聲音、樹立民革形象、展現民革作為。
今年繼續聚焦“三農”和祖國統一工作
“三農”是民革參政議政的傳統優勢和重點領域。記者注意到,今年民革繼續聚焦“三農”領域,開展了多項課題調研,形成了多件提案,包括《以種業為抓手,以土地要素改革為突破口,高標準打造臺山“農業特區”》《關于促進廣東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議》《關于廣東省推動數字經濟與農業發展深度融合的建議》《關于進一步加強村民小組建設的建議》和《關于進一步推動我省農村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的建議》等。
這些提案涉及農村產業、土地、鄉村治理、村居環境等“三農”工作的多個方面,希望能通過一些切口不大但操作性強的建議,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
“祖國和平統一”是民革參政議政重點領域之一,也是民革每年提交提案的重點領域之一。
今年,省民革從歷史文化資源的發掘、利用、保護和兩岸文化交流等角度,計劃提交《關于“雙清樓”文物建筑保護和活化利用的建議》《關于擦亮中國近代史開篇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議》和《關于加強潮汕臺灣兩地婦女民俗文化交流的建議》等提案。
為貫徹落實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和省委部署要求,落實落細“31條措施”“粵臺48條”等惠臺利民政策舉措,提交了《關于設立前海臺青創業產學研示范基地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推進我省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的建議》,探索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新方式、新抓手,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貢獻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