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何柳穎 廣州報道
在婦女、兒童發展方面,廣東再次走在全國前列。
廣東省衛健委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介紹,在廣東省人民政府最新發布的《廣東省婦女發展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婦女規劃”)和《廣東省兒童發展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兒童規劃”)中,廣東對四個國民健康核心指標均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將全省孕產婦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進一步下降,分別降至8/10萬、2/‰、3/‰、4/‰以下。
1月11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將在廣州廣東大廈舉行《廣東省婦女發展規劃(2021-2030年)》《廣東省兒童發展規劃(2021-2030年)》新聞發布會,未來十年廣東省婦女兒童發展的目標任務和策略措施得以確定。廣東省婦兒工委副主任、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許紅在會上介紹,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廣東省女性人口5913.89萬人,17周歲以下兒童2741.88萬人,家庭4246.92萬戶。
針對廣泛的婦幼人群,廣東始終給予堅定的支持與保護。廣東省“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促進婦女全面發展、堅持兒童優先原則。去年11月發布的《廣東省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顯示,在全省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清單中,針對“幼有所育”的服務項目多達九項,含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孕產婦健康服務、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等,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工程中,婦幼健康保護工程同樣赫然在列。
就業女性比例保持在45%,保障生育后女性職業發展
面向廣東省5913.89萬女性人口,婦女規劃設置了健康、教育、經濟、參與決策和管理、社會保障、家庭建設、環境、法律8個領域,具體提出了婦女全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衛生健康服務、健全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婦女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教育工作全面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女性接受終身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等多項目標。
據介紹,2020年廣東省城鎮單位女性就業人員881.61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405.62萬人。作為重要的人才隊伍與經濟力量,婦女平等參與經濟發展的權利和機會需得到全面保障。婦女規劃中特別指出,要促進平等就業,消除就業性別歧視,使就業人員中的女性比例保持在45%左右;同時優化婦女就業結構,使城鎮單位就業人員中的女性比例達到42%以上。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成介紹,具體將通過四個方面保障婦女就業權益。一是加強婦女就業政策支持,為婦女充分參與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二是加強婦女職業技能培訓,大力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業型女性勞動者;三是加強婦女就業服務,深入開展已有的“春風行動”“南粵春暖”等專項服務活動;四是加強女性勞動權益維護,對涉嫌就業性別歧視的用人單位開展聯合約談,督促限期糾正就業性別歧視行為,繼續規范企業用工,持續保障女職工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廣東實際情況,婦女規劃中還創新性地提出了婦女就業創業支持工程,指出要通過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助力女性職業技能提升。同時還將組建巾幗科技創新示范團隊,鼓勵支持女科技工作者成為重要領域領跑者、關鍵技術攻關者、科技前沿開拓者。
頗受關注的另一個女性議題是,“三孩政策”背景下,女性的生育及職業問題如何多方位保障?
針對生育安全,婦女規劃中明確,要將廣東省婚前醫學檢查率提高到65%,孕前優生檢查率達到80%以上;托育服務方面,徐慶鋒介紹,到目前為止,全省登記備案的托育機構達到3100家,已成功創建了105家示范托育服務機構,顯示廣東托育機構發展態勢良好。此外,為優化服務措施,廣東將繼續加強數字化政務服務水平,在生育登記等方面,推進網上申請、“零跑動”等便利化服務措施。
另一方面,女性生育后的職業發展條件如何保障?婦女規劃中明確,禁止用人單位因女職工懷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工資、惡意調崗、予以辭退、解除勞動(聘用)合同,定期開展女職工生育權益保障專項督查。同時特別指出,為女性生育后回歸崗位或再就業提供培訓等支持,如在高校、研究機構等用人單位探索設立女性科研人員生育后科研回歸基金。
徐慶鋒進一步表示,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廣東?。┮鸭皶r修改《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其中特別增設了獨生子女父母護理假和育兒假,為照顧好“一老一小”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關注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持續深化大灣區教育合作
我國正不遺余力地推動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設。
202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讓兒童友好要求在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社會政策等方面充分體現。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黃恕明對此表示:“按照省政府部署,我們正抓緊起草我省的實施方案,從社會政策、公共服務、組織實施等方面出臺一些實實在在的舉措,推動有關城市申報和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示范和引領全省構建友好的兒童發展環境?!?/p>
如今,網絡空間已成為兒童成長無處繞開的一環,兒童的網絡安全問題也因此備受關注。在兒童規劃中,“凈網護苗工程”被列入重點工程之一。規劃特別提出要加強對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管理,建立多部門預防兒童沉迷網絡工作機制,推進重點互聯網企業專設“凈網護苗”工作站點。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加強兒童個人信息和隱私權的保護。
根據民政部數據,截至“十三五”末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43.6萬名,較“十三五”初期下降28.6%。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人群同樣成為了兒童規劃中的重要部分。
兒童規劃中明確,要加強孤兒、流動人群、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等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也包括心理健康,提出要關注和滿足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心理發展需要,及時為遭受校園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等傷害的兒童提供心理創傷干預。
廣東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奇對此強調,“要兜好欠發達地區特殊兒童的保障底線”。
他指出,目前我省各地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標準已經實現了城鄉統一,接下來將逐步提高全省最低養育標準,中央和省補助60%以上,解決欠發達地區資金缺口,進一步縮小區域差距。
同時,為保證“兜底兜到位”,陳奇稱廣東將“在前期投入4億多元福利彩票公益金實施藍天計劃、苗圃計劃基礎上,繼續加大支持力度,資助粵東西北地區兒童福利機構設施設備建設,完善養治教康功能。此外,還將與相關部門一起研究完善加強欠發達地區兒童教育、醫療、康復、司法等救助機制,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和‘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p>
在兒童教育水平方面,廣東在全國位列前茅。許紅介紹,廣東兒童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100%以上;在園幼兒人數、小學階段在校生數居全國第一,初中和高中階段在校生數均居全國第二,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穩定在95%以上。
兒童規劃對此也設置了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不低于8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穩定在96%以上的目標。具體將通過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保障特殊兒童群體受教育權利等路徑實施。
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大灣區的教育合作也成為了我國教育資源不斷優化的一大特色。兒童規劃中提出,要推進粵港澳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合作,創新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方式,共建一批特色職業教育園區,拓展“姊妹學校”“姊妹園”合作交流內涵,進一步完善跨區域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就學政策。
針對港澳居民子女在粵就讀,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表示,廣東省教育廳自2018年11月先后印發了《廣東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關于貫徹落實〈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的通知》《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規范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持有港澳居民居住證的港澳居民或其隨遷子女來我省接受基礎教育的,按照“歡迎就讀、一視同仁、就近入學”的原則,平等享受與當地隨遷子女入學相關政策、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和基礎教育公共服務。
針對港澳居民(及其子女)的中考、高考問題,朱超華進行了逐項說明:
中考方面,目前珠三角9市均已出臺了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的政策規定。珠海、惠州、肇慶三市港澳學生享受與本市戶籍學生同等待遇,同等填報志愿、同等享受優質高中直接分配給初中學校的招生指標、同等分數線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江門等六市港澳學生享受與本市隨遷子女同等或更優惠的待遇。
高考方面,對持有香港或澳門居民身份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港澳居民居住證》,并在廣東高中階段學校實際就讀的香港、澳門考生,可以在我省報名參加普通高考,并且在招生錄取階段給予我省戶籍考生同等待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