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鄂首批醫療隊抵達武漢已一周,抗擊疫情前線的消息牽動著家鄉父老的心。忙碌間隙,隊員寫下了戰“役”日記,沒有華麗的辭藻,卻看得人淚流滿面。
“一個夜班下來,筋疲力盡”
“沒有日期的概念,只有晝夜輪回,今天想寫兩句了,才翻看一下日歷。”河南援鄂醫療隊隊員、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王林梅在自己的“前線隨筆”中寫道。
據了解,為更好地開展工作,醫療隊醫護人員24小時4班倒,其中,白天12個小時3班倒,每班4個小時,晚8點到早上8點是一個夜班。
對于醫務工作者而言,值夜班或許并不是一件難事,然而他們這次面對的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這意味著,工作時他們不僅需要穿著防護服、戴上護目鏡等,還要面對情緒緊張的患者。為了做到對患者的病情心中有數,醫護人員需要一個個把他們拍醒,查看生命體征,同時給他們加油、打氣。由于穿著笨重,醫護人員行動、說話都非常吃力,每查看幾名患者就需要停下來喘口氣兒。
“一個夜班下來,筋疲力盡!”王林梅回憶道。
1個多小時后,王林梅和戰友們終于把病區病人查了一遍,并把病人當前的狀況寫下來。早晨交接班時,他們又一個一個叮囑給下一個值班大夫,這才放下心來。
“請等著我們的好消息!”
河南援鄂醫療隊護理組大組長、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護理教研室主任張衛青每天有一項“必修課”:只要一從病房出來,她就趕緊給家里和單位報平安,讓他們放心。然而,有些話她再也講不出來了。
1月31日晚,她在日記中寫道:媽媽,21天前,您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按照咱們那兒的習俗,今天是您的“三七”,我應該去看看您。但是,在一線的我,只能面向家鄉的方向,為您祈禱。
作為鄭大二附院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兼隊長,每一次危急關頭,張衛青都不計個人安危,第一時間挺身而出。2003年“非典”暴發,張衛青站在了防控第一線;2008年汶川大地震,河南組建抗震救災醫療隊,她率先報名,與戰友們一起救死扶傷。
每一次,張衛青的母親都在背后支持女兒前往一線。只是這次離別,卻再也沒有機會揮手告別。
“親愛的媽媽,您放心,女兒一定保護好自己,精神飽滿地打好這場硬戰,請等著我們的好消息!”張衛青心中暗下決心。
“不用離我太近,我怕會傳染你”
結束了一天的護理工作,河南援鄂醫療隊隊員、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疾病科主管護師張致琴深夜寫下了讓她暖心的瞬間。
一位老年患者需要戴一下吸氧管,當張致琴靠近操作時,老人卻伸手示意說:“不用離我太近,我怕會傳染你,只需要告訴我怎么做就行了。”
“她有一個和我一般大的女兒,她不想讓‘孩子’被傳染。”張致琴寫道。當時在緊張的工作中,來不及有情緒起伏。當她提筆回想起來時,淚水模糊了雙眼。
來自患者的體貼同樣也溫暖到了醫療隊醫療組副組長、鄭州大學五附院醫療隊隊長馮永海。有一次他剛剛查完房準備出門時,一位大姐對他說:“你們走吧,然后我再做霧化吸入治療。”原來,這位患者也是一位白衣戰士。她深知,霧化時噴出的氣溶膠會增加傳染性,所以才讓醫護人員離開后再做霧化治療。
馮永海感動地寫道:“祝福她早日康復,再來與我們共同奮戰抗疫一線。”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河南援鄂醫療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