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一出,隨即引發全網沸騰。不論是否要“拼三胎”,還是在生與不生,要不要生二胎的選項中糾結的人們來說,不可回避的是,媽媽的身體條件是第一位的。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多少?生完一個孩子后,要隔多久再生?孕期究竟需要做哪些準備?
日前,極目新聞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產科相關專家。
生還是不生 先看看年齡
雖然隨著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不斷挑戰著女性的生育年齡。但從生理角度來講,女性的最佳受孕年齡是24-30歲,因為這個年齡,卵巢功能是最好的時期,卵巢分泌激素的水平也比較穩定。
懷孕時年齡太大太小都不好,超過35歲就算高齡產婦了。一方面,35歲之后,女性卵巢功能明顯下降,受孕率也會下降;另一方面,35歲以上女性生育,發生妊娠期合并癥、并發癥以及出生缺陷的風險將會顯著增加,影響母嬰健康。因此,做好孕前全面評估是非常重要的,尤其高齡孕媽。
隔多久再生 順產、剖腹產各不同
從健康和教育角度來說,一胎和二胎的理想年齡間隔是2-3歲。若第一胎順產,身體恢復狀態穩定,再次妊娠最好間隔1年;哺乳的女性,最好在寶寶斷奶后再考慮懷孕。
如果上一胎為剖宮產,則建議生育間隔在1.5-2年左右。最新發布的《高齡婦女瘢痕子宮再妊娠管理專家共識(2021年版)》推薦,剖宮產術后高齡瘢痕子宮女性在術后12-24個月再妊娠為宜。如果懷孕間隔時間太短,新鮮的瘢痕在妊娠末期或分娩過程中很容易脹破,危及母嬰安全。
孕前檢查 這些檢查不可少
育齡女性在準備要寶寶之前,最好做一個口腔全面檢查。因為孕期體內激素的變化,容易并發一些口腔疾病,如牙齦炎、口腔潰瘍、智齒發炎等,如果致病菌進入血液循環,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甚至誘發早產。
常規檢查如: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優生優育TORCH檢查,還有血型、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等,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孕前檢查。此外,準備要二胎或三胎的寶媽年齡普遍偏大,患有慢性疾病的幾率增加。因此,建議孕前查血糖、血壓等,最好做一個全面的健康體檢。如果已經發現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最好先治療,病情平穩后再懷孕。需要提醒的是,第一次懷孕時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的媽媽,再孕時發生疾病的風險會更高,應格外注意孕前體檢。
備孕期 補充葉酸不可少
備孕期一定不要吃得太多,孕前肥胖也是導致妊娠期并發癥增加的重要原因。所以,備孕女性一定注意合理飲食,控制好體重。并且在孕期里,定期產檢,預防出生缺陷。
實際上,備孕期的飲食并不特殊,但葉酸是需要提前補充的維生素。葉酸是一種B族維生素,是預防胎兒畸形的重要營養,能避免胎兒出現神經管缺陷。因為胎兒神經管閉合發生在孕5-6周,而葉酸的補充需要時間積累,血漿葉酸的濃度達到穩定的適宜狀態需要12-14周,這決定了孕前3個月就要開始補充葉酸。
專家們推薦:無高危因素的女性,建議從可能妊娠或孕前至少3個月開始,增補葉酸0.4mg/d或0.8mg/d,直至妊娠滿3個月。同時建議備孕和孕早期女性多食用富含葉酸的食物,如綠葉蔬菜和新鮮水果,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的發生風險。(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晏雯 通訊員 龔雨西 吳蓮芝)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