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居家健身不要踩進“雷區” 專家告訴你如何科學健身

            聽著節奏勁爆的音樂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開著空調在功率自行車上練到筋疲力盡,為彌補周中缺失的運動量而選擇在周末大量加練……在疫情形勢依舊復雜的當下,居家健身逐漸成為備受大眾追捧的鍛煉方式,然而由于大多數人缺乏科學指導,鍛煉方式不當,居家健身效果不僅大打折扣,甚至會起到運動損傷等反作用。運動康復專家建議,居家健身應在準確評估自身條件的前提下安全進行,不要踩進“雷區”。

            北京體育大學副教授劉曉蕾表示,當前大眾在選擇居家健身指導方法時,大部分信息都是來自網絡上的一些“科普文章”和短視頻平臺,這些內容良莠不齊,在缺少專業指導的情況下,業余愛好者很容易走進“誤區”。

            “目前最常見的誤區,就是許多人習慣在運動時戴著耳機聽音樂,認為這樣有助于提高自己的運動節奏,消除運動疲勞感,但其實這個行為是會給運動者帶來安全隱患的。”劉曉蕾介紹,在進行較為激烈的運動時,如果戴著耳機或者雙眼緊盯較小的屏幕,會造成運動者對于外部環境感知能力的減弱,應激反應也會相應降低,運動人員對于自身的疲勞程度、呼吸節奏等無法客觀把握,當在家中獨自鍛煉時,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

            除此之外,劉曉蕾教授還指出,由于居家健身是一個處于封閉狀態的活動,業余愛好者在鍛煉時切忌過量運動,一場超過自身強度的鍛煉,不僅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反而還會造成免疫力下降、拉傷、骨折等嚴重后果。

            劉曉蕾建議,判斷一項運動是否適合自己,應從幾個標準進行考量。

            “首先,一次科學有效的健身,應該是運動完不使生活習慣發生明顯改變,而是使其趨于健康。比如一次鍛煉完后,你覺得食欲不振或者胃口大好,覺得精神亢奮或者低迷消沉,那說明這次的運動內容就是不適合你的。但如果本來習慣熬夜的人在運動完后主動恢復規律作息,那么運動就達到了目的。”劉曉蕾說。

            其次,造成體重暴增或者暴減的運動,都是不適合自身能力的鍛煉項目。劉曉蕾表示,目前上班族在辦公室中經常久坐,為了改變身材,想要在周末把缺失的運動量“及時”彌補回來,而進行超量運動,這樣也是不健康的。“在辦公室或者家中,所有人都可以進行爬樓梯、高抬腿、活動肩頸等運動,只要能夠規律進行,這些看似比較小的項目同樣能夠起到鍛煉的作用,久坐、久臥、久視,任何一項時間過長的固定動作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包括運動。”

            劉曉蕾指出,居家健身最重要的前提是合理認知自身運動能力,起居有時,飲食有節,合理科學制定自己的運動計劃。

            蘭州大學體育教研部副教授丁督前表示,合理有效的居家運動,對呼吸循環功能改善、肺組織彈性改良等都大有裨益,這也是防控疫情、提高全民免疫力最直接的方式。

            丁督前表示,盡管擁有方便快捷等好處,但長時間在封閉的室內運動容易引起心理疾病,大眾不能將居家健身作為唯一的運動選擇。“秋季溫度適宜,空氣質量較好,是戶外運動的黃金時間,因此人們運動時應該注意室內戶外交替進行,才能達到最好的健身效果。”丁督前說。(作者:張睿)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居家健身 健身 雷區 科學健身 業余愛好者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