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山東對“假企業”開展精準打擊 對2982名不法分子采取強制措施

            記者11日從山東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省重點針對“假企業”“假出口”開展精準打擊。自2018年8月份以來,山東警方共偵辦3049起虛開騙稅案件,對2982名不法分子采取強制措施。

            2018年8月22日,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公安部、海關總署和中國人民銀行四部委針對“假企業”虛開發票、“假出口”騙取退稅高發頻發的態勢,部署開展為期兩年的“雙打行動”。2020年8月,針對新冠疫情對各地案件查處工作的影響和各種利用疫情防控稅收優惠政策虛開的問題,四部委決定將“雙打行動”延長至2021年6月底。

            山東省稅務局副局長宋永信在發布會上介紹稱,“雙打行動”開展以來,山東累計查處虛開企業1.6萬戶,查實虛開發票131.5萬份,涉及稅額149.3億元(人民幣,下同);查處騙稅企業328戶,挽回出口退稅損失11.8億元;成功破獲濟南“11·28”“5·08”等特大虛開騙稅案件。

            山東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總隊長徐磊介紹了該省“雙打行動”期間四部門查處的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備受社會關注的濟南“11·28”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2018年11月,濟南警方通過創新數據研判,成功打掉3個“暴力虛開”犯罪團伙,搗毀窩點5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0人。經查,犯罪團伙利用463家“空殼公司”,向中國30個省(區、市)的11000多家企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2萬余份,虛開金額高達64.4億余元。目前該案主犯因觸犯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

            “山東公安機關重點打擊涉農、涉藥、涉疫、石化、煤炭、勞務以及機動車、電子發票等領域的虛開騙稅犯罪,精準打擊惡意利用招商引資、稅收便民優惠政策實施的涉稅犯罪。”徐磊介紹說,淄博“9·16”和日照“11·26”石化領域虛開案、濰坊“4·28”重點地區人員煤炭領域虛開案等案件涉案金額高達千億余元。

            青島海關近年來打擊出口騙稅工作不斷取得突破。青島海關緝私局局長陳建新稱,自2016年以來,組織立案調查出口申報不實影響退稅案件與涉退稅額連年增長,5年累計立案747起,涉及退稅5.2億元。其中,2020年立案查辦出口申報不實影響退稅案件209起,涉及退稅3.58億元,較5年前分別增長1.05倍、79.4倍;打擊出口騙退稅案件實現罰沒入庫1400萬余元。

            “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靈活運用反洗錢調查、申請跨省協查、專項分析支持等各種手段,協助相關部門查清涉稅資金流,為案件偵破提供支持。”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副巡視員張樹強說,2018年以來,該行累計立項開展針對涉稅線索的調查、協查13個,實施調查33次,涉及交易金額2387.91億元,調查賬戶116個,涉及交易記錄192829條。2019年,配合省稅務局調查山東某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向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申請線索分析專項支持1次、聯合分析1次,并共計查詢賬戶8227個,調查交易記錄1655634條,涉及金額約11216.61億元,外幣折約59.77億美元。(記者 梁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假企業 假出口 警方 虛開騙稅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