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無煙環境”最大挑戰在哪里?寫字樓投訴量遠超餐廳居民樓和商場

            今年5月31日是第34個“世界無煙日”,今年世界無煙日的宣傳主題是“承諾戒煙,共享無煙環境”。要問創建“無煙環境”的最大挑戰在哪里?當屬寫字樓。

            據北京市控煙協會統計,寫字樓及辦公場所是目前被投訴舉報吸煙最多的場所,占投訴總數的一半左右,遠超餐廳、社區居民樓和商場。近日,記者跟隨北京市控煙志愿服務隊進行了實地探訪。

            地點:富頓中心

            現象:犄角旮旯里,往往躲著抽煙的人

            從北京地鐵10號線B口出來,朝陽區控煙志愿服務隊隊長李華指了指左手邊的一座商務寫字樓,“這里就是富頓中心,是被投訴的重點單位。”

            在市控煙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控煙信息通報中,富頓中心A座以26次的被投訴數位居第三。在李華的印象里,這個寫字樓經常出現在“控煙黑榜”中。

            走進寫字樓,“大廈內為禁煙區,嚴禁在大廈內吸煙”的醒目橫幅懸掛在大堂上方。警示效果到底如何?李華應了一聲,“走,咱們去樓上看看!”

            富頓中心寫字樓一樓大廳,寫有“大廈內為禁煙區,嚴禁在大廈內吸煙”的橫幅懸掛在醒目位置。

            乘電梯來到26層。出電梯,走到旁邊的“安全出口”,推開消防通道大門,在門口位置記者就發現了一個煙頭,顯然是剛抽完不久扔在此處的。沿著步梯往下走,短短十幾步臺階竟然找到了4個煙頭。“這還算好的,以前一開門,滿樓道都是煙味兒!”李華說。

            記者發現,富頓中心的安全通道燈光昏暗,空氣流動性差,衛生狀況堪憂。這也是志愿者們的感受:越是衛生文明差的單位,違法吸煙的人越多。一個個衛生死角,往往成了抽煙人士的“自由王國”。

            根據李華的經驗,樓道角落、步行梯、衛生間、閑置的雜物間等“犄角旮旯”都是吸煙者最喜歡光顧的地方。絕大多數寫字樓通風不暢,需要通過中央空調來保證空氣循環,而在這些室內場所抽煙,有害氣體也會隨著中央空調抵達樓內各個地方。

            對策:

            針對這一問題,提高衛生標準,加大巡檢力度是可行的辦法,特別是針對消防通道等衛生死角,建議在增加照明的同時,增加煙草感應探頭、煙草感應報警及視頻監控等技防手段。同時,在抽煙比較集中的時段如午飯后,設置巡檢員對重點區域加大巡防力度。

            地點:四惠大廈

            現象:單位接茬換好似走馬燈,沒制度管不起來

            環境衛生治理,其實只是控煙工作的“入門條件”,寫字樓煙味兒不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

            位于通惠河畔的四惠大廈也是被投訴大戶,記者21日下午來到這座寫字樓,步入大廳,保潔阿姨不停地擦洗地面,走進電梯對面的消防通道,步梯寬敞明亮,兩位保潔員正靠著欄桿休息。“管這么嚴,哪還敢抽啊?”一名保潔員感慨,除了11時至12時中午吃飯休息一會兒,每隔一段時間,她們就會把公共區域打掃一遍,“我們在這里打掃衛生,一般吸煙的也不好意思過來。”

            衛生做得不錯,為何還會被經常投訴?李華向記者道出其中緣由——四惠大廈商戶多,流動性大,一些剛來的公司職員不太了解規定,往往趁保潔員不在的時候抽上一口。記者注意到,在該寫字樓門廊處,三五個人正在門口吞云吐霧,絲毫不顧忌來往行人的“注目禮”。吸完煙后煙頭也是隨手一丟,而垃圾桶就在旁邊兩三米遠的地方。李華說,按照規定,“樓頂帶蓋”的地方都不允許吸煙,門廊雖然是“半戶外”狀態,但仍屬禁煙區域。

            “如果是過于靠近門口,我一般會把他們往兩旁趕一趕,盡量在完全戶外的地方吸煙,但也有人不聽勸,不少是新來的。”門口值班的保安說。打聽到高層有新商戶入駐,記者乘電梯至5樓,在東側衛生間陽臺處,果然發現了一些殘留的煙灰。

            面對產權比較復雜的寫字樓,志愿者們往往比較“頭大”。海淀區控煙志愿服務隊隊長杜國勇說,轄區內的長遠天地大廈就屬于這種類型,消防通道的門一推,煙味非常重,被投訴后找到寫字樓負責人,往往是“物業推給商戶,商戶推給個人,等到了落實的時候,人家都已經搬走了!”

            對策:

            商戶不穩定、人員流動性大的寫字樓往往違法吸煙也多,需要建立起一套制度,人換制度不換。寫字樓產權方可出臺統一的控煙制度,條文逐條細化,在同商戶簽約時明確告知禁止吸煙區域。同時,留出一部分資金,明確告知如有違法吸煙行為會扣除,起到警示作用。

            地點:鵬潤大廈

            現象:和控煙人士打游擊,玩起捉迷藏

            杜國勇的手機里,最近推送了不少“中關村e世界”的舉報投訴信息。這些信息顯示,這座大廈存在著“樓道有人吸煙”“吸煙無人管理,走過場”的現象。但是除了一些簡短的文字外,沒有提交任何圖片或視頻信息。“吸煙者往往三五分鐘就抽完,如果舉報者提供的信息不具體,執法人員在同管理方溝通時就很難有說服力。”杜國勇說。

            同樣的尷尬,李華也經常遇到過。記者跟隨他來到位于霄云路的鵬潤大廈,這家高端寫字樓自被舉報投訴后,一直在整改。見到李華,管理方不停訴苦,“制度也定了,該培訓的也培訓了,但煙癮一犯,這些抽煙者就玩起躲貓貓的游戲,根本管不過來。”

            “打游擊”的隊伍里,有普通職員。李華回憶,在同城管執法人員聯合巡察時,一些吸煙者看到有人過來,甚至會直接鉆到衛生間里不出來。更有一些控煙意識不強的領導,“往往是一些女性同志忍受不了煙味兒來平臺投訴,說領導辦公室總是煙霧繚繞。”但這些投訴信息往往特意將手機號或個人信息隱去,沒有證據,在實際執法中很容易遭遇閉門羹。

            對于這種情況,李華認為,物業方是控煙的主體,不可推卸責任,可以想辦法動員群眾的力量。“制度是冷冰冰的,但人是有感情的,”李華經常給各個寫字樓出招兒:可以動員單位里對吸煙抵制的人或女性,讓他們成為控煙主力,加入工作群;工作群注入“控煙功能”,遇到有人吸煙馬上舉報,物業隨時去現場核實處理,處理結果及時發到群里,其他同事能看到,從發現到處理形成閉合式鏈條,監督效果就很好。另外可以設置合理的室外吸煙區;也可以給戒煙者一些鼓勵甚至獎勵,比如開展“香煙換綠植”活動……

            “控煙是一場持久戰,更需要精細化管控,”李華說。事實也證明,控煙好的管理方在企業運營方面也很不錯,“控煙工作,考驗的是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

            對策:

            領導帶頭作表率,將控煙工作作為各級會議的主題之一;違法吸煙處罰一定要堅決有力;室外吸煙區合理布局,同時對戒煙者進行鼓勵;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群防共治。結合單位情況,拿出一套“控煙組合拳”,就能收到不錯的管控效果。

            【專家觀點】

            人防加技防是未來控煙總思路

            推動控煙各項制度有效落地,組織上萬名控煙志愿者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眾宣傳教育,靈活運用創新科技實現社會共治,北京的控煙工作一直走在前頭。未來的控煙工作將向何處走?北京市控煙協會會長張建樞介紹,人防加技防或是未來控煙總的工作方向。

            “北京控煙總體表現為‘一升一降’。違法吸煙舉報電話由12320升格并入12345,投訴的解決力度加大了,一些管理方將得到有效監督。同時,執法力量下降至基層,街道執法人員有了處罰權。”張建樞解釋。經過多年的探索,北京已形成了一支龐大的控煙力量,一萬多名志愿者參與到控煙活動中來,“每周三 來控煙”的志愿者隊伍成為北京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通過推出“控煙一張圖”,市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拍照對違法吸煙行為進行線上投訴和舉報。兩個方面共同推進了“人防”力量。

            張建樞表示,今后還要加強“技防”的力量,特別是對寫字樓及辦公場地,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來鞏固控煙成果。比如從今年3月份起,市控煙協會就已經向被投訴較多的寫字樓、辦公樓等免費贈送“煙草煙霧報警器”,實現煙草煙霧主動采樣、精準定位、實時監控、語音播報等功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不過,在張建樞看來,一些地方仍有提升空間。“比如控煙監督執法工作由以往的市區兩級衛生監督部門劃歸到街道綜合執法,在實際操作中就會遇到一些問題,執法力度上大打折扣。”張建樞介紹,現在有的控煙執法沒有走簡易程序,而是走一般程序,一次執法需要填寫十幾張單據,執法過程繁瑣費時,北京有些區甚至連一張罰單都沒有開出,極大地影響監督效果,“目前在執法上還多只是喊口號,沒有對處罰對象形成真正的威懾力。”

            (原標題:調查|投訴量遠超餐廳居民樓和商場,寫字樓為啥總飄煙味兒?)

            記者楊緒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無煙環境 寫字樓 投訴量 商場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