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惠州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推進 臟亂差小區煥然一新

            在退去熱浪的傍晚,老人在廣場翩翩起舞,孩子在游樂場嬉戲玩耍,年輕人下班歸來悠閑地在小區散步……這些場景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建成的老舊小區金沙俊園。這個曾經臟亂差的小區煥然一新,隨著惠州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推進,類似的情景正在陸續發生。

            惠州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精建精美提高城市品質,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高效高質加快新城建設和產業升級的同時,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成為加快城市更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舉措。

            在河南岸新興花苑、群芳苑等小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也正大力推進。記者日前在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了解到,該局組織編制的《惠州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已正式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今年,全市將改造不少于167個老舊小區(實際改造數為174個),涉及居民超2.9萬戶,預計投資約4億元。截至目前,已開工159個,剩余小區9月底前開工建設,今年底前完成改造。到“十四五”末,全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將基本完成640個,惠及8.7萬戶居民。

            小區臟亂差問題

            經微改造獲解決

            一座城市的品質如何,不只體現在高樓大廈、新城建設,同時也體現在溫馨有序的成熟社區、井然有序的宜居老舊小區里。

            “以前小區里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更別提休閑廣場這些設施了。小區改造以來,臟亂差的問題都解決了,管理好了,環境好了,住得很舒適。”小區業主許耀萍趁著廣場舞曲間的空隙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認為金沙俊園小區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

            金沙俊園小區共有5棟住宅樓,有1062戶居民、約5000人。過去,小區路面坑洼、綠化雜亂,由于沒有住宅維修資金,年久失修,不少樓棟漏水情況較為嚴重,居民的正常生活備受影響。

            經過微改造,這個小區的環境悄然改變。

            作為項目微改造的實施方之一,惠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肖姓負責人介紹,該局今年陸續對小區道路路面、樓棟天面防水以及排水設施和線網等基礎環境進行了翻新改善。同時,小區被列入民政部門的“惠民空間”微改造,配建了長者食堂、健康之家、老人活動室、閱覽室(長者之家)等設施。“小區總計投入618萬元,一舉解決了長期以來面臨的臟亂差問題。”他介紹。

            小區環境的改變得到業主的頻頻點贊。“以前一下雨小區的路就坑坑洼洼,車子和人混在一起,非常危險。”“空地就是一片雜草,沒人修葺。”“現在空間都充分利用了,老人家有去處,小孩子有玩的地方,令我們感受到了幸福生活。”許耀萍和廣場舞朋友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起小區的變化,神情滿是欣喜。

            “以前下班就趕緊回家,基本不會在小區逗留,現在回來都會習慣在小區里坐一坐,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小區的人才房樓棟居住的小朱講述了自己生活的變化。

            作為全市老舊小區改造試點項目,金沙俊園煥然一新,可喜變化逐步推動惠州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打開局面。在河南岸街道的新興花苑小區,橋西街道的海麗花園、建行宿舍,龍豐街道的近秀花園、汽運新村,橋東街道的下板塘市場小區、水門橋小區等老舊小區都進入到改造實施進程。

            “十四五”末基本完成

            640個老舊小區改造

            從惠州的城建歷史來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顯然并不輕松。

            據惠州市住建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當前,全市使用年限達20年以上的老舊小區,僅在惠城區就有近400個。“這些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設標準比較低、基礎設施缺乏,未籌措住宅維修資金,年久失修比較破敗,小區品質提升艱難。”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相較于城市新城建設片區,老舊小區位于核心城區,居住人口較密集,且對城市形象影響明顯。伴隨城市高質量發展進程,為提升城市品質,讓群眾生活得更加美好,惠州高度重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成立了市城鎮居住社區人居環境品質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編制《惠州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統籌全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符合條件的合法老舊小區建筑,將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應改盡改,切實提升群眾的生活環境。”市住建局城市設計科科長莫琳君介紹,惠州將針對市區及縣城2000年以前建成,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住宅小區(含單棟住宅樓),以及符合要求的國有企事業單位自建或混建、軍隊所屬城鎮老舊小區進行改造。

            根據實施方案,全市今年內計劃開工建設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數量不少于167個,且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機制;到“十四五”周期末,全市將基本完成約640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今年內計劃實施改造的老舊小區將達174個,改造面積375萬平方米,當前已開工改造159個。”莫琳君介紹,174個老舊小區都將在今年底前完成改造工作,共計1587棟樓、36372戶。

            在改造項目的區域分布上,惠城區作為主城區成為改造工作的集中區,全區改造小區數量113個,占總數的65%。在6個縣區分別為:惠陽區4個、惠東縣6個、博羅縣12個、龍門縣33個、大亞灣開發區5個、仲愷高新區1個,博羅和龍門縣城也成為改造工作的重點片區。

            “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就是惠民生,博羅入列今年改造計劃的12個老舊小區都已動工,得到了市民群眾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博羅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全力推進該項工作,確保保質保量保時落實。

            統籌規劃協同推進

            助力片區品質提升

            位于河南岸班樟湖社區的新興花苑小區列入了今年開工建設的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小區建于1993年,共8棟住宅樓,現有居民610余戶,建筑面積5.95萬平方米。項目施工方8月初正式進場施工,預計11月初改造完成。

            記者在小區改造提升項目施工現場看到,道路坑洼,路面較窄僅容一輛車通行,排水管道老化,天面漏水嚴重,內部綠化、線網混搭雜亂。

            “針對新興花苑的問題,改造提升項目列出了11個項目清單,包括樓面、樓道、路面、排污、通信管線等多項內容,都是困擾業主生活迫切期待完善的內容。”項目施工方、惠城區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裕標介紹,將對道路進行挖除重建、將主路拓寬、整修兩旁綠化、地上地下管網線改造歸整等,實實在在地提升小區的宜居度。

            河南岸街道班樟湖社區居委會主任劉艷紅說,改造內容就是小區業主心聲的反應。她介紹,小區改造前,改造單位和社區都進行了充分的前期調研,集中座談、收集問卷,充分了解居民的訴求后再確定整改內容,集中解決居民最急、最需、最盼的“疑難雜癥”。

            蔡信橋在新興花苑居住了近20年。“政府的改造提升給我們老舊小區送來了福音,之前十幾年一直都破破爛爛的,業主沒有能力改變,小區物業也沒有任何辦法。”蔡信橋說,看著公示牌要改的內容很開心,非常期盼小區的改變。

            劉艷紅介紹,“社區一共有35個小區,其中27個小區都是建于2000年之前,在這次實施方案中共有22個小區列入,今年有6個實施改造,明年將有5個小區迎來改造。”她說。

            類似班樟湖社區老舊小區扎堆集聚的情形,在惠州較為普遍。城市規劃專家、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秦雨介紹,綜觀國內其他城市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在單個小區提升完善的同時,老舊小區也是城市片區完善和城市品質提升的關鍵。在落實過程中可以適當強化敞開式空間的打造,既完善小區本身,也加速片區公共配套和形象的優化,進而優化整個片區的城市生活和城市環境。

            “從班樟湖社區老舊小區的集中程度來看,通過強化規劃統籌和指引,將改造提升、‘惠民空間’、長者服務等各領域的力量高度融合起來,同時將停車服務、公共道路等協同考慮進來,將分散的資金統籌起來,有望在更深層面加速老舊小區和城市整體的品質提升。”秦雨介紹。

            事實上,惠州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協同推進的腳步正在加快。莫琳君介紹,該局在實施過程中,將不斷加強與水務集團溝通協調,將“惠州市金山新城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和“西湖周邊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示范項目”涉及老舊小區的管網改造納入全市老舊小區項目統籌推進。

            ■聚焦

            老舊小區怎么改?

            分為基礎、完善、提升三種類型進行改造

            《惠州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明確,主要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3類。具體到落實需充分征求居民意見,合理確定改造內容,集中解決小區居民生活最急、最需、最盼的問題。

            其中,基礎類為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改造內容,主要是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區內建筑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等,改造內容應符合適老化改造標準。

            完善類為滿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改造內容,主要是環境及配套設施改造建設、小區內建筑節能改造,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等。

            提升類則為進一步豐富社區服務供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立足小區及周邊實際條件積極推進的改造內容,主要是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及其智慧化改造,優化區域居民的生活環境。

            改造資金哪里來?

            政府、社會和業主共擔,協同完善小區生活

            根據改造計劃可知,僅在今年內,惠州將投資約4.18億元完成174個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到“十四五”末更是將達到640個小區改造規模,如此大規模的投資,錢從哪里來?

            實施方案指出,改造資金將由財政資金、社會資金、業主出資等幾方面組成。

            其中財政資金部分主要來源于中央、省級專項資金,以及由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的配套資金。各縣、區將負責做好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申報,主要用于小區內外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電路氣等配套基礎設施、房屋公共區域修繕、建筑節能改造、加裝電梯等。在標準上,省級以上補助資金總額不得超過項目建安費用總投資,且不超過1萬元/戶。

            社會資金則主要來源于在電力、通信、供水、排水、供氣等方面參與改造的專業經營單位。改造后專營設施設備的產權依照法定程序移交給這些單位,由其負責后續維護管理。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國有企業作為規模化實施運營主體參與改造,引導其通過申請上級資金、國開行金融支持等方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盤活小區及周邊區域資源,引導市場主體提供養老、托幼等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

            在業主出資方面則主要是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用于加裝電梯,或結合小區改造對自主住房戶內改造或裝飾裝修等。可通過直接出資、使用(補建、續籌)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讓渡小區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實。同時鼓勵個人以捐資捐物、投工投勞等形式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南方日報記者張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老舊小區 改造工作 居民 老舊小區改造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