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濟南歷下區“紅領驛站”新與老的交匯 管理從“細”處著手

            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區的住宅大都上了年頭,住在這里的居民也以老年人為主。基礎設施和居民都在步入“老齡”的小區,卻不乏智能化的新興服務。凈水系統、代買代送、送餐上門……件件小事都體現著細節里的溫度。

            在社區27號樓旁,有一處“紅領驛站”,每天這里來往的人們,也是新與老的交匯。年輕人大都為20到40歲之間的網格員、物業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老年人則大都是70歲以上的退休老人。他們有一個共同身份,黨員。

            一家有難大家幫

            27號樓是鄰里和諧的典范

            27號樓原本不屬于第三社區。這里是中建八局一公司的宿舍,樓上的住戶大都為轉業軍人,72戶家庭中共有44位黨員,其中黨齡50年以上的就有23名。黨員占比高,使得這棟樓一直以來以管理嚴格、鄰里關系和諧著稱。

            在周邊小區居民眼中,27號樓院無疑是鄰里和諧的示范典型。設施改造總有黨員主動跑腿協調、住戶之間互相照顧,這座樓上有著很多感人的點滴小事。

            住在3樓的一位老人,常年癱瘓在床,子女也不在身邊。在樓上待久了,下樓曬曬太陽是老人的心愿。每當這個時候,樓上樓下的鄰居們就會趕來幫忙。大家先將老人扶上輪椅,幾人再合力抬起輪椅,一步一步順著狹窄的樓梯緩緩挪步子。這些幫忙的鄰居,也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

            當年的年輕人都老了,老舊的樓房陳舊的設施,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住在5樓的一位老人,兩年前摔斷了腰椎,現在只能長期住在醫院,有家不能回。

            給老樓加裝電梯成了樓上很多住戶的心愿。72歲的黨員侍平安是住戶里的“老資格”,身體硬朗的他主動承擔起了協調、跑手續的工作。“電梯裝完什么樣?”“會不會遮擋一樓光線?”住戶們有很多疑問。侍平安實地去濟南多個已經加裝完電梯的小區考察,拍攝了大量照片,又在27樓建立了微信群,將政策文件、實地照片、價格等一一發到群里;對拿不定主意的住戶上門做工作,整個協商工作進展順利。

            新老觀念在這里碰撞

            “紅領驛站”真熱鬧

            去年9月,27號院劃歸地方管理,成了甸柳新村第三社區的一分子,黨支部歸甸柳新村街道黨工委管理,成了社區第六支部。原本“與世隔絕”的老樓融入了大家庭。

            樓旁的這處小平房,原本是給老人們休閑娛樂所用。劃歸社區后,社區第一時間整修、粉刷了這處破舊的房子,并根據27號樓黨員多、鄰里和諧等特點,將這處小平房設為“紅領驛站”,目的是以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社區的物業管理。

            “紅領驛站”著實熱鬧。老黨員們在這里開會、給社區年輕黨員上黨課、講述革命年代里的紅色故事……這處原本單調的小平房,吸引了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物業管理人員等很多年輕人。

            27號樓上,70歲的黨員楊冒忠患有腦梗后遺癥,無法像普通人一樣坐在椅子上。但每次驛站里有活動,他都要堅持到場。大家都勸他在家里安心養病,但楊冒忠執意參加。為此,驛站里單獨在靠墻邊放置了一把椅子,那是老楊的專座。

            “紅領驛站”成立后,很快在這里匯聚了多股“紅色力量”:黨員管家班、物業管家、網格員……年輕人的到來,新老兩種觀念的碰撞,使得老人們有了接觸新鮮事物的渠道,年輕人通過聆聽老故事、增強了工作責任感。

            管理從“細”處著手

            老年人樂享智能服務

            社區的房屋大都建于40年前,轄區居民達5000人以上,是一個開放式老小區。而且居民中以老人居多,老齡化達21%。

            老人多,設施舊,問題也就多。問題多,就要求管理在“細”上下功夫。和家物業工作人員馬西領介紹,黨支部聯合物業走訪摸底,對老年人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進行歸類,創新性地開發了多種服務項目。

            “從這些老黨員身上,我們體會到,為居民服務,就要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研究出可持續使用的解決方法。”馬西領總結,他們一直在探索為老年人提供智能、高效、更貼心的服務。

            社區有一位患有抑郁癥的老人,黨員網格員隔三差五就上門與老人聊天,幫老人紓解心情。物業管理人員建立了“老年人檔案”,對孤寡老人、患病老人的具體情況一一登記在冊,給他們提供“一鍵呼叫”“代買代送”“送餐上門”“上門陪聊”等貼心服務。小區老舊設施的改造、增加電瓶車充電樁、安裝智能凈水器、適老座椅……智能設備的增加使得老年人的居住質量提升。

            26號樓3單元的一位老人反映,樓體外的管道脫落了。網格員現場拍攝照片立馬發給物業。很快,物業維修人員就帶著設備和配件來了。為了能夠及時幫助老年人解決問題,社區與物業開發了訴求反映平臺,居民的訴求可通過手機平臺直接分配到網格員,由他們分配給物業人員和黨員管家班上門處理。

            “融入社區后,能為社區出點力,我們感覺很有歸屬感。年輕人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智能化、年輕態。”社區第六支部書記李麗林說。(王飛 李冬陽 趙曉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歷下區 紅領驛站 管理 老年人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