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近日印發通知,公布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結項評估結果。其中,我省南京市雨花臺區、南京市溧水區、徐州市鼓樓區、南通市崇川區4個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順利完成各項實驗任務,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創新成果。
南京溧水“一社一品”
打造社區治理特色品牌
“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積分能不能直接變現?”“能不能在社區給我們老年人開設個學習班?”……溧水區柘塘街道荷花社區的“荷”鄰有約·社區小喇叭的活動現場,社區居民們為小區治理積極建言獻策。
“荷”鄰有約·社區小喇叭是荷花社區搭建的民主協商議事平臺,是該社區打造“精品社區”過程中的一個特色亮點,以露天茶攤自由交流的形式,發揮社區“議事廳”作用,大小事在“飲茶聊天”中自由討論,社區的事兒由居民說了算,激發廣大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
2019年3月,溧水區成功申報以“創新政府購買社區服務機制,加強和完善社區治理”為主題的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并重點打造“精品社區”項目。“精品社區”創建項目資金共投入330萬元,每個“精品社區”項目分配資金30萬元,實施周期為一年。
如今,按照“一街一特、一社一品”的總體布局,11個“精品社區”已形成具有溧水特色的現代化社區治理路徑。如永陽街道秦淮路社區以“社區創益基金”來激發社區治理和服務新動能;柘塘街道荷花社區以“五化”工作法,即“組織建設標準化、權力監督透明化、志愿服務精準化、人文關懷溫馨化、社區共建多元化”,不斷創新社區治理特色服務;康怡社區圍繞“紅色家園石榴圓、康養怡情治理篇”主題,進一步推進社區服務和社區治理體系化建設,著力發揮生態健康城所在地的地緣特色,建設老年康養、“三治融合”、“五社聯動”的新型社區……
南通崇川區形成
“鄰里+”微自治全覆蓋
南通市崇川區以“鄰里街坊”為基準,推進“微單元”“微自治”“微服務”的基層治理框架,明確并形成了“社區黨組織—鄰里黨支部—樓道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黨組織架構,形成了社區鄰里共建共治共享的強大合力。每個鄰里推選產生鄰里理事會,以自治、服務、協商為主題組織居民開展活動,每2-3個鄰里設一個鄰里服務處,作為鄰里居民活動平臺。目前,全區共設有1122個鄰里、526個鄰里服務處,鄰里設置、運行機制實現全覆蓋。
“20”與“愛鄰”諧音,崇川區東港社區將每月20日設為“愛鄰日”。每逢這一天,社區黨委都會發動黨員、小區商家、社會組織走進小區居民間,舉行義診、義剪、義賣等愛鄰志愿活動,為居民提供便利,小區特別熱鬧,就像“趕集”一樣。東港社區“愛鄰日”服務已進一步延伸至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時常開展跳蚤市場、公益集市等公益活動,為小區居民提供便利。目前,該社區有服務項目50多個,服務群眾逾5600人次,營造了鄰里守望和互幫互助的氛圍。
據了解,崇川區組織全區172個社區匯總編制了三張“服務清單”,即鄰里公共服務目錄清單、志愿服務資源目錄清單、鄰里自治服務目錄清單,包括鄰里行政事務、各類信息管理、鄰里公共安全保障以及配套基礎設施。在崇川鄰里,常年活躍著2100多支各類服務隊伍,每年完成各類服務項目6000多個。
徐州鼓樓區打造
社區云治理服務體系
近年來,徐州鼓樓區不斷完善“網上居委會”,打造居民云端家園,持續升級完善集政務服務、商務服務、物業服務、公益服務、自治服務、平安警務“六位一體”的智慧社區服務平臺,打造社區云治理服務體系。
在鼓樓區智慧社區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中,“居民辦事”板塊將多個部門資源進行有效整合,241項便民服務事項進入智慧社區平臺公示,139項辦理事項實現不見面服務。移動黨建、就業超市、健康醫療、智慧養老、法律服務等獨立板塊,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基本公共服務。平臺還整合優質商業資源,發展社區電子商務,提供“吃、住、行、游、購、娛、健”等七大類33種102項服務內容,目前累計完成各類商務服務訂單近40萬單。
同時,平臺建立居民參與通道,激發自治活力。居民可以通過智慧社區平臺實時發送意見和建議。平臺上線以來,通過“社區建議”板塊收集涉及環境整治、小區安全、矛盾糾紛、建言獻策等方面意見建議10632件,回復率100%,群眾滿意率達到98%。(江南時報全媒體記者 錢海盈)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