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記者從延慶區獲悉,北京市冰上項目訓練基地已完成工程總量的95%,即將于本月完工。建成后將填補北京冰雪運動隊專業訓練場地的空白,除速度滑冰(大道滑冰)外,其他冰上項目都可以在此進行訓練。
彌補冰上項目運動場地空白
一直以來,由于沒有專業的冰上訓練基地,北京市的冰壺、冰球、短道速滑等冰上項目運動隊一般需要與國內外俱樂部簽訂合作協議租用場地,訓練時間、配套服務等都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天圓地方”的誕生,對于北京市冰雪運動而言猶如雪中送炭,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相關空白。
新建的北京市冰上項目訓練基地位于延慶中心區域,總建筑面積8萬多平方米,主要包括綜合訓練館、教學管理公寓樓及其他附屬設施,是目前亞洲單體最大的綜合性冰上中心,除速度滑冰(大道滑冰)外,其他冰上項目都可以在此進行訓練。
場館造型為一座圓角方形場館和一座半圓形場館的連體設計,共有8塊標準大小的真冰場,每塊面積約1800平方米。東西區場館高為20米,兩塊冰球冰場位于西區半圓形場館內,并設計有可容納2000人的觀眾看臺。東區場館首層設有兩塊冰場,將建成8條冰壺賽道,三層的4塊冰場分別為短道速滑冰場和花滑冰場。
“訓練基地內場館全部按照冬奧會賽事標準建設,建成后將填補北京冰雪運動隊專業訓練場地的空白,能夠提供冰球、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和冰壺等冬奧項目的相應教學、訓練、醫療和生活保障,同時也給國家隊運動員備戰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提供有力支撐。”北京住總集團冰訓基地項目部負責人楊昕說。
符合冬奧會標準
冰上訓練中心是一座綠色環保的訓練場館。
據了解,目前世界上的多處滑冰場普遍采用的是氟類制冷劑,并不是最環保的制冷劑。
“冰上訓練中心的8塊冰場全部采用乙二醇為媒介進行制冰,這種制冰方式能耗更低。而且場館制冰所用水的水質遠遠超過居民普通用水,可以說是專業純凈水,整個制冰環節節能環保,且制成的冰場完全符合冬奧會標準。”楊昕透露。
此外,在冰上訓練基地項目施工階段,北京住總集團冰訓基地項目部對所有施工原材料有嚴格要求,材料進場前必須經過環保復試,部分重要原材料實行駐場監督,從生產源頭把關,堅決防止不符合環保要求材料進場。
在水資源循環利用方面,冰上訓練中心內建設了1500立方米的雨水蓄水池。蓄水池就像一塊“海綿”,將日常降雨匯總,經過處理后用于整個場館綠化植物澆灌和中水使用。冰上訓練中心還運用地源熱泵技術,冬季從土壤中“取暖”供給室內,夏季則在室內“吸熱”,再將熱量釋放到土壤中去,充分降低場館能源使用。同時,項目還引進BIM技術、人臉識別進門、防碰撞塔吊、全自動噴淋、UV光氧凈化器等現代化手段,將“四個辦奧”理念貫穿全過程。
據了解,北京市冰上運動訓練基地未來還將定時面向民眾開放,滿足冰上運動愛好者的健身需求。場館的開放時間將根據各運動隊訓練時間決定,在不影響專業隊訓練的前提下,向民眾開放。(陳杭 郤立鵬)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冰上項目訓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