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鋼隊以第四的成績結束了本賽季的征戰,這個成績也是球隊重建后最好的成績。這個賽季首鋼隊經歷了很多的困難,尤其是在進入復賽后,球隊主教練的變化,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在常規賽最后十六輪中取得了13勝3負的不錯戰績,在季后賽他們更是將衛冕廣東隊逼入了絕境。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首鋼隊在本賽季對于年輕球員的培養與鍛煉上依舊沒能提速。
內線球員丘天可能是唯一一個這個賽季首鋼隊令人印象深刻的年輕球員。但他的進步表現更多是體現在復賽階段,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因于主教練更換后對于他的使用以及給予他的信任增加。
但除了丘天外,首鋼其他年輕球員的培養與鍛煉,在這個賽季卻變得有些緩慢。年輕后衛王旭在上個賽季還有31場、場均8分鐘的出戰時間,但這個賽季他只打了7場比賽,場均不到9分鐘。這個賽季前,首鋼從南京同曦隊引入的內線球員李佳益,在這個賽季未獲得一次出戰機會。兩年前球隊從選秀大會選中的內線球員趙晏滿,在這個賽季還曾經去打發展聯盟的比賽,并獲得最有價值球員獎,但他總共兩個賽季只有三場比賽的出戰機會。
首鋼隊新人成長速度為何這么慢呢?
這其中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這些年輕球員的天賦與特點并不屬于特別突出的。丘天、王旭都是球隊自己培養的球員,丘天看似外援一樣的樣貌與體形,但他在很多方面比如爆發力、對抗性、協調性等都遠不如外援。
后衛王旭在青年隊是絕對的主力,但來到成年隊后,他僅有1米81的身高就成為明顯的短板,更重要的是王旭并無特別突出的特點,這也就使得他無法像廣東隊小后衛徐杰那樣有著更多的出戰時間與機會。
第二,首鋼隊在追求成績與培養新人方面需要不斷平衡,但當這些球員的天賦與特點都還達不到要求的時候,球隊必定會減少對他們的使用。
最后,就是首鋼隊在這幾年一直通過強力引援去提升陣容實力,引進的球員在能力、經驗等多方面都要強于這些年輕球員,年輕球員在位置競爭中不占優勢,他們自然出戰機會就會相對有限。
文/本報記者 宋翔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首鋼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