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對于進口貨物,我們心里也會有些擔憂,等經過集中監管倉處置后,我們賣得放心,顧客也買得安心!”昨天一早,新杭派休閑服飾城的經營戶卓藝偉就來集中監管倉取已經賦碼的進口貨物。
卓藝偉去的這個集中監管倉,位于上城區望江街道新杭派休閑服飾城停車場的一個封閉區域內,面積達300平方米左右,設置了倉前區、靜置區、倉儲區、辦公生活區,主要作用是對進口貨物入場、裝卸、貯存、拆包、出場等進行全環節監管。
據望江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進口商品集中監管倉主要承擔著望江片區八個服裝類專業市場的進口貨物,目前儲存有19批次,約三千件貨物。
在集中監管倉前,工作人員穿戴著防護服,在倉前區對進口商品進行報告信息與實物的一致性核驗、裝卸、拆包和消殺。據悉,對要進入市場的進口產品,經營戶須先通過“浙江省專業市場智慧管理平臺”申報并由市場方審核通過。入倉時,必須查驗進口商品入場報告內容,核對報告內容與實際進口商品類型、規格、數量等一致性;隨后,把衣服在倉前區進行全面消殺,再在靜置區存放七天并進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的進入倉儲區,然后通過物防在線小程序賦碼,就可以順利進入市場銷售了。
“簡單來說,就是進口物品要在監管倉隔離7天,核酸檢測陰性后,才會賦碼,有了這個賦碼,商戶賣了多少,賣給誰,這些信息都能查詢到。”上城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昨天卓藝偉從集中監管倉拿了一千多件已經賦碼的衣物。“現在我們可以放心拿到店里銷售了,之前的損失也可以降到最低。” 對于商戶而言,雖然需要經過一系列手續,但卻是給他們銷售的貨物加了一份“保險”。
據了解,目前該監管倉里貨物還是以存量貨物為主,而整個上城區共有10余家涉外專業市場,截至目前已建有6個集中監管倉。(記者 李婷婷 上城微融圈 朱婷婷 劉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