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2.3萬余尾中華鱘放歸長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指導下,3月28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同有關研究機構在湖北荊州和宜昌放流2.3萬余尾中華鱘。

            9時30分許,記者在湖北省荊州市長江水生生物放流廣場看到,隨著工作人員打開放流槽,一條條中華鱘從放流通道滑入長江。據介紹,此次放流的中華鱘是人工繁育的子二代。其中,長度超1.5米的個體有28尾,60至80厘米的個體有300尾,20至30厘米的個體有2.3萬尾。

            為了精確掌握這些中華鱘個體在長江中的分布位置和洄游規律,放流前,科研人員根據中華鱘魚體規格,在全部魚體內分別植入了金屬線碼、被動整合雷達(PIT)等標記,以便后期跟蹤監測。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和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保護的旗艦型物種。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所長鄒桂偉說,人工繁殖及放流是魚類物種保護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實現魚類種質的延續并對野生資源形成持續補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