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能源汽車驅動力的動力蓄電池,“退役”后該怎么辦?答案是回收利用,否則,不僅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還會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為加快山東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山東省工信廳等八個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山東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到2023年,我省要在重點區域打造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產業聚集區,建設一批退役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高效再生利用的先進示范項目,發布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相關技術標準,培育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標桿企業。
山東新能源汽車起步較早,發展勢頭良好,生產規模穩步增長。綜合考慮我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和企業產量、電池質保年限、車輛運行工況等因素,預計2020年我省動力蓄電池退役量約為1.3GWh,這是記者從省工信廳得到的一組數據。目前,全省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等企業已設立了520個退役動力蓄電池回收網點,回收范圍覆蓋全省,梯次利用也在加快推進,以中國鐵塔公司山東分公司為代表,積極展開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工作,一批退役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骨干企業逐步成長。但也要看到,我省實際退役動力蓄電池規模相對較小,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未能有效落實,回收渠道和回收網絡不健全、不完善。回收利用的標準體系不健全、信息不對稱、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相關技術亟待突破也都制約著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
根據《方案》,我省將全面核查省內520家電池回收網點情況,公布、更新符合規定的退役動力蓄電池回收網點名單,按照《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建設和運營指南》要求,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維修服務網絡建設和運營水平。我省支持國家鋰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山東)牽頭多家企業建立并推行統一行業標準和規范,在現有國家有關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地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相關標準。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運輸、貯存等各環節物流體系的溯源信息采集與管理機制將逐步建立,確保不同情況下產生的廢舊電池回收的物流、信息流的責任能細化、實化。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網點、報廢汽車回收拆解點、梯次利用點、再生利用點所屬企業,都要按照《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建設和運營指南》要求,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進行貯存和運輸監管。廢舊動力蓄電池屬于危險貨物的應按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規定進行包裝運輸。根據國家、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指導企業進行廢舊動力蓄電池安全處置。
據介紹,我省將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的原則,以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為紐帶,建立多方面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商業合作機制,探索形成多樣化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商業模式。在此過程中,建設全省統一公共服務平臺,通過信息溯源平臺大數據統計分析,追蹤梯次利用的成效和再生利用的回收率。
我省還將探索促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相關政策激勵機制,綜合運用現有稅收、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等多種政策措施,支持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鼓勵新能源汽車和動力蓄電池生產的龍頭企業研究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押金制度。支持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基礎性技術研發、技術創新、技術改造、信息化項目建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付玉婷 報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