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科技、制造業等業界巨頭不斷深入布局。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約為238.2億元,增長率達到56.6%。人工智能市場前景巨大,預計到2025年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總值將達1270億美元。
其中,生物識別、圖像識別、視頻識別等技術為核心的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最大,占比近35%。2018年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算法能力的增加進一步促進了計算機視覺、語音技術不斷突破。另外,核心計算芯片也成為巨頭們戰略布局的關鍵一環,像阿里、華為、小米也紛紛推出AI芯片產品。
基礎層,一切應用大前提
據了解,人工智能產業鏈主要有三個核心層,分別為基礎層、技術層及應用層。
在基礎層方面,人工智能主要有各類基礎設備以及計算能力,芯片、傳感器和各類計算能力平臺得到廣泛的運用,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實現和人工智能應用的落地提供基礎的后臺保障,是一切人工智能應用得以實現的大前提。
而AI芯片也被稱為AI加速器或計算卡,即專門用于處理人工智能應用中的大量計算任務的模塊(其他非計算任務仍由CPU負責),支撐于側、端側AI計算需求。
當前,AI芯片主要分為GPU、DSP、FPGA、ASIC以及類腦芯片等,尤其是對于端深度學習計算平臺的需求正在快速釋放。除了計算硬件的支持,全球數據流量的快速增長也為AI倚仗的深度學習提供了良好基礎。
技術層,自然語音處理前景廣泛
那么對人工智能產業鏈中游有哪些呢?據悉,它又被稱為技術層,主要有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領域。
其中,自然語言處理的應用前景相當廣泛,它可以進行很多工作,比如機器翻譯,信息檢索和過濾等。
記者從中商產業研究院了解到,自然語言處理是工業界與學術界都關注的人工智能領域,這一領域的突破性發展與深度學習算法的成熟有直接的關系。
而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代表企業莫過于科大訊飛,據了解,科大迅飛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口語評測、語言翻譯、聲紋識別、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上已經達到國際較高水平。
應用層,成熟實體終端產品不多
同時,人工智能應用非常廣泛,目前金融、汽車、零售、大健康、安防、教育等領域都有涉及。
據了解,百度已形成較完整的人工智能技術布局;阿里巴巴憑借電商、支付和云服務資源優勢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騰訊憑借社交優勢在AI領域布局覆蓋醫療、零售、安防和金融等眾多行業。此外,中國初創公司商湯、曠視、依圖、云從等也在人工智能細分領域有所研究。
而在我國初具市場規模、稍有人氣的終端產品包括智能音箱、智能機器人以及無人機。
有專家表示,中國無人機行業主要以消費級無人機為主,但商業無人機也被看好。在航空裝備無人化、小型化和智能化的趨勢下,我國軍用無人機市場正發展迅速,同時民用無人機在日常生活中也已得到廣泛應用。
中商產業研究院認為,目前人工智能技術仍處于發展階段,以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主要體現在算法層面,成熟的實體終端產品其實并不多。但其正與各行各業快速融合,助力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在全球范圍內也已引發全新產業浪潮。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滕飛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