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社保斷繳會影響養老金領取嗎?快來認真看看

            繳社保滿15年就能領養老金,有必要繼續繳嗎?生意不好導致斷繳,影響養老金領取嗎?最近,“擺地經濟”成了熱詞,但有不少商販讀者、網友向本報咨詢社保問題,擔心退休后的養老待遇。記者咨詢了人力社保部門,有關人士表示,攤販和小店主都屬于靈活就業人員,人力社保部門對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繳納有明確規定。

            社保繳納沒滿年限或斷繳怎么辦

            【案例】老孫是經營放心早餐的小商販,明年就到退休年齡了,目前社保連續繳納12年。今年以來生意不好,收入下降了不少,一年幾千元的社保醫保費用算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老孫問,如果暫時不繳納,會不會領不到養老金?后面繼續繳納,會有滯納金等費用嗎?

            【解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就是說,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要達到15年才符合養老待遇申領條件。

            老孫在退休時如果社保繳納沒滿15年,確實不能領取養老金。但到退休年齡時社保繳納未滿15年的,可以繼續按月繳納,直至繳滿15年;同時,這15年是按累計繳納來計算的,中間斷繳的,只要過后繼續繳納累計滿15年,依舊可以申領養老待遇。這兩種情況不存在欠繳,就不產生滯納金。

            社保繳滿15年還要繼續繳嗎

            【案例】王女士今年45周歲,之前按靈活就業在街道繳費,去年10月份繳費年限已經達到15年。聽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就可以退休領取養老金了,她問,是不是現在可以不用再繳納社保了?繼續繳納有什么好處?

            【解答】對于在職職工,《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不論職工養老保險是否已累計繳費滿15年,只要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前都應當參保繳費,由用人單位與職工共同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必須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這是法定的要求。

            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靈活就業人員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累計繳納養老保險費滿15年的,是否繼續繳納以個人意愿為主。

            但社保繳納和養老待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關系,按照現行制度,職工養老待遇水平高低與本人繳費時間、繳費基數直接相關,繳費基數高、繳費時間長,則養老待遇水平相對就高,反之則低。另外,每年養老金增長水平也與繳費年限掛鉤,按照繳費時間的長短來確定養老金的部分增長水平。

            同時,養老待遇水平還與職工退休時上年度本省全社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總額有關。通常來說,在繳費基數基本相同的前提下,繳費年限長的人員,個人賬戶總額也相應較多,養老待遇水平也相對更高。

            記者 張偉群 通訊員 盧丙成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社保 養老保險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