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廣州空氣質量全面達標 海洋功能區達標率93.8%

            7月20日,市生態環境局公布了《2020年廣州市環境質量狀況公報》,涵蓋大氣、水、土壤、海洋、噪聲、輻射等環境質量的方方面面,市民可全面了解身邊的環境質量狀況。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生態環境局和各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廣州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部圓滿完成,為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建設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美麗廣州提供了有力支持。

            空氣質量方面,2020年廣州PM2.5年均值再創新低,連續4年穩定達標,超標天數為0,二氧化氮自2012年國家將標準從80微克/立方米收嚴至40微克/立方米以來首次達標,6項污染物首次全面達標,從而實現環境空氣質量全面達標。

            酸雨污染持續減輕

            酸雨方面,2020年,廣州市降水pH值為5.76,比2019年下降0.03個pH單位,酸雨頻率為10.3%,比2019年下降5.1個百分點。2013年~2020年,廣州降水pH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酸雨頻率呈下降趨勢,酸雨污染持續減輕。2020年降水pH值比2013年上升0.42個pH單位,酸雨頻率比2013年下降13.4個百分點。

            水環境方面,2020年廣州市10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十三五”期間,廣州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穩定達到100%。2020年,全市納入《廣東省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的地表水國省考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為76.9%。與2019年相比,2020年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大幅提高23.1個百分點;石井河水質明顯好轉;后航道、黃埔航道、獅子洋、東江北干流水質有所好轉;流溪河上游、中游、白坭河、珠江廣州河段西航道、增江、市橋水道、沙灣水道、蕉門水道水質保持穩定。

            海洋功能區達標率93.8%

            海洋環境方面,2020年廣州市管轄海域海水質量總體有所改善。主要超標因子為無機氮,超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無機氮平均含量為1.94毫克/升,同比下降12.4%;活性磷酸鹽平均含量為0.027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實施海水質量監測的功能區有5個,分別為獅子洋保留區、南沙港口區、蒲州風景旅游區、伶仃洋保留區和萬頃沙海洋特別保護區,面積共33203公頃,其中符合海洋環境保護要求功能區的面積為31158公頃,達標率為93.8%。

            土壤方面,農用地土壤污染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基本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全面達到要求。

            聲環境方面,2020年城市區域聲環境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5.7分貝,與2019年持平,影響區域聲環境的主要來源為生活噪聲和交通噪聲,分別占比52.2%和25.0%。城市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平均值為69.3分貝,與2019年持平,與2015年相比上升0.3分貝。

            輻射環境方面,根據2020年廣州市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結果,受測的9個移動基站周圍環境敏感點的電場強度和功率密度滿足《電磁輻射防護規定》中控制限值要求;受測的1個高壓輸變電工程周圍環境的工頻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測值滿足《電磁輻射防護規定》中控制限值要求。

            各區空氣質量均有好轉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全市11個區,前三位為從化、增城、花都,后兩位為荔灣和白云。與2019年相比,各區空氣質量均有好轉,空氣質量改善排名前三位為越秀、荔灣和增城。

            具體到全市52個監測點位,2020年,污染最重的是兩個路邊站——黃沙路邊站和楊箕路邊站;除了兩個路邊站之外,從化良口、增城派潭、增城荔城、增城石灘、花都梯面等監測點空氣質量較好,黃埔西區、黃埔文沖、番禺大石、荔灣西村、黃埔大沙地等點位空氣質量較差。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 通訊員穗環宣(署名除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廣州 空氣質量 海洋功能區 達標率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