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建設曾是南湖國旅的最大投資支出,據業內人士介紹,2015至2016年,南湖國旅參與了一些景區建設,部分項目賺到一大筆資金,這讓其在景區方面開始加大投入,同時快速擴張線下門店,并大量投放廣告。
“問題在于景區和門店的投入都是重資產運營,而用于拓展的資金可能來自經營的現金流,一旦投資失利或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就容易導致資金鏈斷裂,疫情只是當中的導火索。”該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與此同時,在移動支付的全面覆蓋下,國內在線旅游滲透率逐年上升,OTA線下門店大舉擴張,進一步擠壓了傳統旅行社的經營空間。南湖國旅2018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9.91億元,較2017年同期下滑5.67%;凈利潤973.9萬元,較2017同期下滑59.09%。
南湖國旅在報告中坦言,OTA的線下實體店,是影響其營收下滑的原因之一。
轉型之路應有長遠規劃
多重挑戰下,轉型或成傳統旅行社的唯一出路。
實際上,南湖國旅并非沒有看到在線旅游市場的潛力。據報道,早在2007年,南湖國旅就斥資1億元開發“7假期”旅行網,立足華南市場,提供“機票+酒店”度假產品,粵港澳酒店、景點及港澳直通巴士票等預訂服務。但簡單的“觸網”無法跟上在線旅游市場迅速發展的步伐,加上其產品的區域性特征,以及不如OTA廣泛的客源,這樣的轉型嘗試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而疫情給旅行社行業帶來的沖擊,也暴露出其轉型背后的問題。業內專家溫杰(化名)告訴南方日報記者,長期以來,國內旅行社行業一直存在過度分散、業務單一等問題,抗風險能力很低,基本屬于“靠天吃飯”,本身發展質量也較低,一旦遇上類似疫情這樣的危機就會出現問題。
“傳統旅行社轉型失敗最大的問題是一直沒能‘跳出旅行社看旅行社’,尤其是一些有過輝煌過往的傳統旅行社,在轉型過程中依然存在路徑依賴,對于消費趨勢的認識不夠,依然是在原有業務模式上修修補補,如果再加上盲目的重資產化,出問題就成了大概率事件。”溫杰說道。
從南湖國旅這次的個案中,業界可以得到一些啟發。溫杰認為,旅行社轉型之前首先要對行業發展趨勢有清晰的研判,謀定而動;其次,不能有路徑依賴,對于不符合市場趨勢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型要及時放棄,抄近道偷懶注定會導致失敗;最后,輕資產的旅行社本來就經不起折騰,新業務要量力而行,做好風險管理。
國內游市場短期內將處于防控常態化,出境游市場尚未重啟,失去了原有的主營業務,旅行社如何尋求生存之道?溫杰指出,從出境游轉向國內游,切換主陣地活下來只是第一步,之后還要深入研究后疫情時代的國內旅游市場規律,對變和未變必須要做到心中有數。另外,要對疫情的影響有長期認識,疫情過后的行業絕不會是簡單的重置,而是一定會發生一些永久性的改變,在活下來之后還是要有長遠規劃。(●南方日報記者鄭潔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