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要喝水,這是所有人的共識。但喝水有什么標準和要求,很多人就可能回答不上來了。殊不知,這個小小細節里,包含著吃藥大學問!
水喝不對 你的藥可能白吃了
有些患者往往服藥時,并不太關注這個細節。一片藥一口水?兩顆膠囊半杯水?或者有不少人認為,吃藥時能用水把藥吞下就好,和喝水多少有什么關系呢?
喝水對于吃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用水不當,輕則使得藥品不能達到它的最大功效,嚴重的可能會造成藥品的不良反應。
今天,藥師就分別從藥品劑型、藥品代謝,以及列舉特殊藥品的角度,告訴大家每種藥品,用多少水服用最合適。
當然,藥師還是建議大家,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服藥,服用藥物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
服藥喝水越多越好?不見得
把藥品生吞下去大家都知道是不成的,那索性多喝點水?問題來了,也不是所有藥品都是喝水越多越好。我們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緩解腹瀉的藥物:如蒙脫石散之類,如果在服用后攝入過多水分,會影響藥物固定抑制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因此一般該類藥物說明書上,會明確標明藥物與水的服用比例,比如一袋蒙脫石散,需要倒入50ml水后,混勻快速服完。即使在此類藥物服用后,一小時內也應該減少喝水。
保護胃黏膜作用的藥物:如硫糖鋁、氫氧化鋁凝膠等,如果在服用后,又攝入大量水分,只會消解此類藥物為保護胃黏膜而形成的凝膠狀物,致使酸性離子彌散。所以服用這類藥物期間盡量少喝水,控制水分攝入。
一些中藥糖漿劑:為了起到潤喉止癢效果,在制作過程中加入蜂蜜,使藥劑在服用后能覆蓋黏膜表面,有利于藥效發揮。所以服用中藥糖漿劑時,一般會建議少喝水。
預防心絞痛發作的藥物: 如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應直接在舌下含服,通過舌下靜脈吸收,服用后30分鐘內不宜喝水。
抗利尿藥:如加壓素、去氨加壓素,服用期間不宜喝水,否則可能會引起水潴留或低鈉血癥及其并發癥。
藥品劑型不同 用水量大有區別
沖劑和傳統中藥顆粒劑
配水量:150至200毫升
服沖劑時,可參照煎湯藥的方法,每次用150毫升水沖服。現在市面常見的中成藥,往往是顆粒劑形式,這類顆粒劑本身就需要溫水沖服。例如感冒清熱顆粒,用150至200毫升沖開服下,飲用后再用一口水漱口即可。
注意事項:根據傳統中藥湯劑用量,沖泡成150至200毫升的湯劑最好,不要太稀也不要太濃。
膠囊劑型
配水量:至少300毫升
膠囊是由膠質制成的,遇水會變軟變黏,喝水少了沖不下去,滯留在食管中慢慢地溶解并對食管黏膜產生不良刺激,嚴重者可引起食管炎。若這類不良刺激長期存在,甚至可引起食管黏膜細胞癌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