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9時許,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京冬奧會火炬接力啟動儀式正式拉開帷幕!
來自吉林的火炬手,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是其中的16號。
作為北京冬奧會的火炬手,李玉院士深感自豪和光榮。
火炬傳遞結束后,中國吉林網第一時間通過視頻云端連線的方式對話了李玉院士,他也講述了自己成為火炬手的故事。
今年已經78歲高齡的李玉院士精神矍鑠,光榮完成了此次火炬傳遞任務后,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回到駐地,還未來得及脫掉火炬服,他便開心地向記者介紹起來。
李玉院士說:“我是從去年11月份接到的預通知,當時心情還是非常激動,但我年紀大了,想把機會讓給年輕人,讓給比我身體好的人,希望能夠給其他人一些機會。”
有生之年趕上雙奧何其有幸,最終,李玉院士欣然接受,讓他感到無限光榮的同時,也深感肩上責任更重了。
隨著冬奧火炬傳遞時間臨近,2月1日下午,李玉院士抵達北京,開始了傳遞前的準備。
“因為疫情的關系,抵達后我開始進行了體溫和核酸檢測等工作,重要的是要觀看火炬傳遞的規章制度和傳遞細節的短片,這樣也防止在傳遞過程中出現差錯。”李玉院士說。
為了圓滿完成火炬傳遞任務,他把視頻反復看了很多遍,這也讓平時睡眠特別好的李玉院士失眠了……
他開玩笑地說,自己平時沾枕頭就睡著,頭一晚卻輾轉反側地無法入眠,心情既緊張又激動,腦海里不斷浮現著傳遞的細節、路線等。
受疫情影響,本次傳遞是在閉環之內進行。
100米的距離,揮手、點贊……每一個動作都標準到位。
傳遞過程,李玉院士歷歷在目。
他說,他前后棒都是戰疫英雄,為了避免接觸,他們在傳遞過后用擊肘、擊掌等方式進行慶祝,最終圓滿完成了此次火炬傳遞任務,這也成為了自己終身難忘的回憶片段。
最后,他向奧運選手送上了祝福,也向世界推介起了吉林。
“兩屆奧運會在同一城市舉行,這在奧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雙奧之城,希望中國的奧運軍團和冰雪健兒們取得更好、更高的成績。”李玉院士說。
李玉院士表示,吉林省是冰雪運動的絕佳之地,無論是地理條件、冰雪質量和氣候條件,都是冰雪運動的絕佳之地,長白山的坡降、粉雪的質量、冰凍的時間,特別是對冰雪運動愛好的支持以及全民性都在前列,吉林借助冬奧會“東風”,正在打造成為重要的冰雪旅游之地,歡迎大家到吉林玩雪踏冰。
中國吉林網特派北京報道組 記者 越明 于洋/文
趙一妍/制圖
馬瑞/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