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假期結束的第一天,長春北站Ⅱ場北部道岔群旁,一隊身著黃色馬甲的鐵路職工在上道前做著必要的準備工作。
長春北站銜接京哈、長圖、長白、長雙煙四條鐵路干支線,春運期間,這個站承擔的接發車輛較多,這對鐵路鋼軌設備的穩定性存在很大考驗,這個站的線路維修工作尤為重要,站內的276組道岔以及所有正線的打磨工作都是長春工務段長春北車間維修工區打磨班組負責。
“命令號27022,大家是否聽清?命令已下、可以上道。”6時50分,天窗命令下達,作業人員抬著各式的機具到達作業指定地點開始作業,當天的作業是道岔以及鐵路過渡線的打磨工作。
天氣寒冷,作業前,作業人員要對他們需要使用的機具進行預熱,一個半小時的“天窗”時間對于他們來說有些緊湊,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他們在天窗開始前將所有準備工作做好,并加緊手中作業的節奏和效率,保障鐵路運輸的平穩安全。
鐵路鋼軌打磨是鋼軌病害預防和治理的有效手段。通過打磨可以改善并有效治理軌道傷損、改善車輪鋼軌關系,解決列車晃車難題,大幅提高乘客舒適度,還可延長鋼軌使用壽命。隨著春運運量增加,鐵路線路極易發生因疲勞造成的安全隱患,而道岔作為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安全十分重要,線路工利用機具通過打磨改善道岔狀態,保證列車運行的平穩性和舒適性,而他們也被稱為鋼軌“整形師”。
“248號道岔基本軌處有魚鱗紋,這個容易造成道岔傷損,潘迪拿手提打磨機抓緊打磨一下,王建楠你們四個拿多功能打磨機主要打鋼軌肥邊,韓冰、李長彬負責側磨機。”打磨班班長張金龍在現場邊測量著數據邊指揮職工開始打磨作業。
打磨現場,火花四濺,作業人員各司其職,配合默契,天窗內時間緊任務重,每個人都在加緊作業,經過鋼軌“整形師”們的打磨后,鋼軌筆直锃亮,軌面猶如鏡面般光潔滑潤。
“尖軌我來打吧,這個我熟。”打磨班班長張金龍接過職工手里的手提打磨機,對著道岔的鋼軌就是一頓操作。“這機器,最輕的也得三十斤,打一會兒手就酸了,但是還必須保持一個角度打磨,要不平順度就不能保證了。”
作業現場,作業人員貓著腰緩步前行,眼睛盯著軌面,全神貫注地觀察鋼軌與砂輪接觸情況,查看打磨時飛濺出火花的大小,不斷調整著打磨機與鋼軌接觸的角度。隨著磨片與鋼軌的摩擦聲,空氣里迅速彌漫著如煙霧般的鐵銹屑。
“打磨是個技術活,不能打太狠,也不能打太輕,就這個一兩毫米很不好掌握,而且聽打磨的聲音就能判斷鋼軌的平順度,這個就需要人和機器反復的磨合,才能精準地打磨,這樣,火車通過才平穩,才安全。”一個打磨作業下來,潘迪的護目鏡上滿是冰霜,他摘下護目鏡,擦干凈后,又開始了下一處的打磨作業。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天窗作業,鋼軌“整形師”們完成了8處道岔病害以及50米線路的打磨,保障了春運期間列車行駛的平穩和安全。看著穩穩駛過的列車,他們才抖了抖已經酸脹的手臂,前往了下一個作業地點。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濤 通訊員 關賀賀 王鵬 李季春 鄒壯 圖片 關賀賀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