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中國吉林網記者殷維、張秋磊奔赴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帶來了近百篇系列報道。與北京不同,張家口這個原本“低調”的城市,因冬奧會而成為“焦點”,從整個采訪報道中,可以看到這個城市努力向世界宣傳的聲音,以及因冬奧會而帶來的改變。
從張家口媒體接待站到新聞中心,是記者每天的行進路線。在崇禮冬奧會核心區的交通保障指揮中心,看“最強大腦”如何保障冬奧村的順利運行。在太子城加氫站,看張家口踐行綠色冬奧的腳步。在棋盤梁交通臨時場站寒冷的室外,隔著防疫距離采訪了日以繼夜為冬奧服務的行行業業的工作人員。
在張家口開發區的高科技企業、尚義縣的草莓園、懷安縣洋河綜合治理工程現場,都能看到為了給予冬奧會嘉賓最好的體驗而做到極致的細節。
漫天暴雪中,張家口賽區內外的掃雪過程,也被記錄在記者的鏡頭里。
崇禮的富龍滑雪場、尚義縣的鴛鴦湖滑雪場、涿鹿縣的冰雪嘉年華,能看到“冰雪”在張家口有多么炙手可熱。
華僑冰雪博物館里世界上第一支冬奧火炬靜靜地陳列,張家口冬奧示范區里老年合唱團排練了一首首冬奧歌曲,張家口大街小巷都響起《一起向未來》的歌聲,冬奧會的氛圍彌漫在普通的日常生活里,成為很多人永久的記憶。
在張家口駐地,也被組委會和志愿者感動著,因為無論春節、元宵節,記者全部在采訪中度過,組委會在駐地各個地方都掛上了春節的裝飾,元宵節還送上了元宵,還為在采訪中過生日的記者舉行了盛大的Party,讓在外漂泊的采訪生活也得到一絲慰藉。
在張家口,記者還遇到了“老鄉”,大街小巷的雪容融,誕生于吉林藝術學院雪容融設計團隊,最大的一個佇立張家口市民廣場,每天要和成千上萬的“粉絲”合影。而來自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的大學生們也溫暖著每一位來張家口參加冬奧會的人,記者曾在駐地和他們暢談,也曾通過視頻與隔離區的同學們連線。作為專項服務團隊,他們在短暫的休整后,還要為冬殘奧會繼續奉獻。
在這19天里,張家口報道組帶來包括新聞、直播、吉鏡頭、視頻連線、冬奧VLOG、冬奧手機等近百篇報道,用心記錄冬奧會的精彩,也記錄著一座城因冬奧會而發生的改變。
中國吉林網 特派張家口報道組 殷維 張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