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考研初試成績已開始查詢 有考生已準備“二戰”

            2022年度考研初試成績昨日下午3時開始查詢。今年有江蘇29.9萬名考生報名參加考試,較去年增長3.6萬。面對有增無減的競爭熱度,不少考生在出分前就已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查分時刻,記者隨機采訪了多名“考研黨”,大多數學生都有了明確的打算。

            全心投入就不后悔,有考生已經準備“二戰”

            “出成績之前我緊張失眠了很久,看到成績那一刻,我覺得不管成敗,也算不負自己的努力了。”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李洋考的是中國海洋大學應用經濟學專業,他的總分是375分,比去年的復試線高了10分,有希望進入復試。李洋告訴記者,從去年6月份到12月的半年時間,他每星期只給自己留半天的休息時間,除此之外,每天都有10至14小時的時間全身心投入復習,李洋告訴記者,接下來他會抓緊時間準備復試,同時爭取在復試之前寫完畢業論文。

            李洋的同學陳丹妮也取得了好成績,她報考的是北京大學體育產業與大健康管理專業碩士,與本科專業之間的跨度較大,她依然取得了393分的好成績,排名第五,而該專業一共7個招生計劃,接下來她將全力以赴準備面試,“我個人特別喜歡運動,想嘗試看看能否將自己的熱愛變成職業”。

            要和應屆生一起PK?她死心了!

            “我考的專業是‘非全’,通俗的解釋是,專業招生的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以往這一類的專業大多面向在職人員,今年倒好,‘非全’的招生范圍擴大到在職了!”在某國企工作的網友“@踏踏實實”告訴記者,自己報考了某“雙一流”高校的新聞傳播專業,還沒查分,內心已經開始默默唱起了“涼涼”。

            “@踏踏實實”本科學的是編導專業,自知基礎不算特別扎實,因此在考前認真復習了整整三個星期。“你知道一個在職的人復習三個星期有多難嗎?每天看著領導臉色,還得各種賠不是,考研我覺得像在‘地道戰’。”雖然和應屆生們動輒大半年的復習時間不能比,但三個星期的復習時間對“@踏踏實實”來說已經是奢侈。她終究還是存了念想:要是能考上,進修一下,對自己也是個提升。

            “應屆生動輒就400+的分數,我肯定沒戲了,死心!”“@踏踏實實”說,自己分數在300多,可能沒戲,好在自己還有一份工作,“目前也就先認真工作一下吧,至少有口飯吃不是嗎?但研究生我以后還是會考的”。

            “上岸”更艱難,報考需理智

            雖然國家線暫時還未公布,但考生們根據往屆數據和專業排名,都在推算自己的復試概率。針對考慮調劑的考生,有招生老師建議,大家可以在國家線正式公布前,提前調查自己適合哪幾所院校,密切關注院校的調劑情況。

            專家也提醒,不能僅憑分數判定一定能進入復試,要做好兩手準備。在復試名單公布時,很多名校會出現高分扎堆的情況,復試線水漲船高也時有發生。

            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從研究生招生的增量來看,近年來主要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傾斜,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公共衛生等服務國家戰略、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相關學科傾斜,著力培養更多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專家提醒,研究生學習有著一定的科研導向和任務需求,并不能單純理解為社會大環境所引導的“跳板”,建議考生在報考時要想清楚未來的人生規劃。“同學們在報考研究生的時候存在著‘跟風’和‘盲目’的心理。”專家分析,因為在就業市場上的不順心,不少學生將考研視作了求職的“避風港”,“學會直面人生壓力,這才是正確的選擇。走上社會是每一位學生的必經之路,做好人生規劃,根據自己的個人優勢進行未來選擇,這才是關鍵”。

            (記者 楊頻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考生報名 參加考試 考研初試成績 專業招生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