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本輪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22場新聞發布會。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彭麗萍介紹了處于非抗疫一線的各類工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的注意事項。
她表示:非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從總體防護原則上是一致的,根據接觸人群選擇防護服、隔離衣或工作服;要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特殊人群如醫護人員、接觸新冠密接患者人員、接觸可能感染人群接觸的物品或分泌物、排泄物等的人員、醫院就診人群、志愿者等要佩戴一次性N95口罩,口罩在變形、弄濕或弄臟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需及時更換;同時要注意減少與他人近距離接觸,盡量避免人員聚集;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個人獨處、自己開車等感染風險較低時,不需要佩戴口罩。
一些特殊事項需要注意:
1.佩戴口罩時要使口罩完全覆蓋口、鼻、下頜;口罩鼻梁兩側的金屬條要緊貼鼻梁,之后調整好口罩,使口罩周邊充分貼合面部;
佩戴N95口罩后需做面部閉合性檢測,用雙手掌蓋住面罩,用力呼氣評估是否有氣體泄漏,調整綁帶直至無泄漏;用力吸氣,如沒有氣體從面罩四周漏入,說明面罩與面部密合良好。
摘口罩時需要注意:不要觸碰口罩的外表面,因為可能會感染自己;不要觸碰口罩的內表面,因為如果自己是病人,可能會感染別人;不要觸碰別人使用過的口罩,因為可能會交叉感染;不要直接把口罩放在包里、兜里等處,因為可能存在持續感染風險;處理完口罩之后,一定記得洗手。
2.電梯既是密閉空間,又被頻繁使用,疫情期間,乘坐電梯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進入電梯間前,應全程規范佩戴口罩。
等候電梯時,遵守乘梯秩序,站立廳門兩側,不要直接面對面接觸其他乘客。
電梯轎廂內人多時,請等待下一趟,錯峰搭乘;接觸電梯按鈕等公共物體表面提倡使用避污紙,電梯內盡量保持距離,不近身、不逗留;乘坐電梯后應及時洗手;低樓層時,盡量選擇走樓梯。
3.很多志愿者作為非醫護人員,要加強穿脫防護服的培訓,牢記脫防護服比穿防護服更為重要。
脫防護服時在脫下手套前要接觸防護服的外表面,手套脫下后要接觸防護服的內表面,防護服脫下后應當是內表面朝外,將外表面和污染物包裹在里面,避免污染物接觸到人體和環境,脫下的防護服應有固定的醫療垃圾回收處收回。
4.對于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清運也是不容忽視的部分,生活垃圾要做到日產日清。
處理垃圾的工作人員要注意每日監測體溫,穿好工作服,戴N95口罩及一次性橡膠手套,工作期間要確保口罩佩戴符合標準。
制定完善的垃圾處理消殺流程,確保收運作業全程無死角消毒。垃圾處理結束后,工作人員也要注意對自身的消毒和處理。
疫情期間,很多工作人員因為缺少醫學教育背景,可能會對病毒產生恐懼或焦慮等心理。但從目前研究及我省的數據來看,盡管此輪病毒感染傳染性較強,但毒力明顯減弱,完全不同于早期的新冠病毒毒株,建議大家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態,一旦出現心理情緒變化時,適當轉移注意力,學會管理情緒。規律作息,適度進行身體鍛煉,增強體質,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充實生活。如:增加親子活動、夫妻交流,營造好的家庭氛圍;用空閑時間唱歌、提高廚藝等,增加興趣愛好。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我們所有人的同心共濟下,一定能打贏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昕/文 羅浩/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