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擁堵,已成為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通病。
網絡截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何暢通城市“毛細血管”?
日前,一位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中寫下這些:建議借鑒重慶,成都軌道交通的公交地鐵接駁政策,打造春城公交地鐵一張網,緩解地面交通壓力,為地鐵引流,增加軌道交通客運量,提高交通運輸效率。
在“操作層面”,該網友給出5條建議。分別為公交換乘地鐵免地鐵基礎票價2元;地鐵換乘公交免費;所有公交地鐵均可使用支付寶,云閃付,微信支付,長春E出行等線上掃碼支付以提高乘車效率;城際公交不納入此范疇;開通公交地鐵通用學生卡。
上述建議,也得到了吉林省長春市市長公開電話辦公室回復。回復內容顯示:“ 針對您提出的5項建議答復如下。目前我 市正在探索研究換乘優惠政策,目的是通過換乘優惠,降低公交出行成本,提升公交吸引力,引導市民公交換乘出行。一是會同有關部門,啟動換乘優惠政策制定的前期工作,力爭出臺符合我 市實際的政策辦法,并重新確定惠及人群范圍;二是目前我 市正在研究刷卡機具的整合工作,并擴大支付主體范圍,建立范圍更廣、更便利的支付體系;三是城際公交的票制票價與市區公交還有區別,下步將根據線網結構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票制體系。”
一問一答,“透視”風向。
此刻,長春正在多措并舉,聚焦公共交通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這種觀察,并非“捕風捉影”,而是有鮮活案例支撐。
幾組片段,直觀呈現。
“長春都市圈環線”正式進入國家公路網規劃!
7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印發《國家公路網規劃》通知(下稱《規劃》),《規劃》明確,國家公路網規劃總規模約46.1萬公里,由國家高速公路網和普通國道網組成。
長春都市圈環線,作為國家高速公路網路線方案表中12個新增都市圈高速公路環線之一,編號為G9902,涉及德惠、九臺、雙陽、伊通、公主嶺、農安、德惠多處控制點。
此前,媒體公開報道中曾明確,長春都市圈一小時環線高速公路,是在既有的繞城高速外圍新建一條連接農安、德惠、九臺、永吉、雙陽、伊通、公主嶺的高速公路。
77路公交車已經上線。
翠綠的車身,12米車長,在專屬車道暢行……7月30日,在長春東部快速路橋下,不少市民注意到,一款掛有77號線路牌子的新能源公交車不時呼嘯而過,行駛在公交快速線路上。
77路,長春市首條公交快速示范線,在首日運營中,迎來大批市民乘坐體驗。
攝影 :中國吉林網記者 李煦
據悉,東部快速路是長春市“兩橫三縱”快速路網中的一縱,是南北向的交通“大走廊”,承擔著東部區域南北向的快速交通聯系。針對東部快速路早、晚高峰期間橋上交通負荷大,但橋下主、輔路相對車流量不高的實際,長春市交通運輸部門著力打造一條高標準快速公交走廊,全面提升公交出行的品質和速度。該條快速公交線路,南起凈月區天普路,北至北湖開發區大學城路,全長25.5公里,設站25處,與軌道交通2、3、8號線和在建6、7號線形成換乘,配備車輛40臺,車隔5~7分鐘,票價2元,全路段設置公交專用車道,解決沿線市民乘坐公交快速出行需求。
值得一提是,公共交通是城市的“血脈”,不同于普通公交車,77路在規定“時間段”為專車專道,享有更快的速度,這也成為長春城市快速公交建設重要“探索”。
智能公交系統很驚艷。
稍早前,長春公交集團智能公交系統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進入到長春公交集團智能化指揮中心,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塊超大顯示屏,上邊有不同顏色的圖形、曲線、實時變化的數字......
據介紹,智能公交系統是通過模擬試圖形式,將整條線路通行情況及車輛運營情況,車廂滿載率,車輛位置,車內視頻,瞬時速度,發車時間等信息一目了然地展現在智能化系統上,當線路發生異常時,調度員能夠直接給駕駛員發送語音指令,合理地調度車輛,系統還能夠自動統計出當日排名前十的線路、站點,以及近期排名上升的線路、站點,可以很好地輔助管理人員進行運量、運力的調配。
此外,為了保障駕駛員及乘客的行車安全,長春公交集團還安裝了駕駛員崗前檢測設備、配合主動安全預警管理平臺實現對駕駛員崗前健康監測,崗中車輛前向碰撞等行為檢測和預警,以有效提升公共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發布會點出公交“發力點”。
此前,長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2022年長春市交通綜合治理新聞發布會,其中諸多細節令人印象深刻。
發布會上特別提到,按照部署長春市將把公交優先放在首位,加快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公交線網布局,提升公交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吸引和鼓勵市民選擇綠色出行方式。為了提升“吸引力”,還將增加公交服務供給。采取線路延長、調整走向、增設站點等方式,在北湖、高新、凈月、南部新城等區域調整公交線路35條;通過開設區域內微循環、銜接軌道交通等方式,8月底前新增公交線路20條;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開通414條定制線路,為中小學生提供定制專線公交服務。
同時,還將加快公交智能化管理平臺建設,8月底前實現手機APP實時查詢公交車到離站信息,方便乘客候車。在綠色出行方面,重點滿足市民多樣化出行需求,持續增加公交線網覆蓋,加快推進軌道、公交、共享自行車站點零換乘,不斷提高公交分擔率,打造快速、準時、舒適、智慧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積極引導市民綠色出行。
下一步,長春也將繼續在軌道交通未覆蓋區域謀劃快速公交建設,滿足長運距、跨區域的快速公交出行需求;繼續優化調整公交線網,為城市周邊新建成區域提供公交出行保障;圍繞軌道交通末端站點,規劃開通一批社區巴士,解決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
長春為啥打出組合拳“治堵”?
系列動作,與“擁堵”現狀有關。
來看一組數據。
眼下,長春市小汽車的千人擁有量為353輛(超過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日均使用頻率2.9次,擁有率和使用率均位居全國前列。
長春,作為汽車城,近年來的汽車保有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從2010年的797455輛,到2015年1111487輛,個人汽車保有量,突破100萬輛,不過5年的時間。
按照國際通行說法,100萬輛以上汽車保有量是一個城市進入“汽車社會”的標志,也就是說,長春在7年前,就已經步入了汽車社會化時代。
攝影 :中國吉林網記者 張秋磊
如此規模的汽車保有量,折射出長春城市發展帶來的需求快速增長。
同樣,也造成早晚高峰產生大量潮汐交通。據統計,不文明駕駛(隨意變道、加塞)、交通違章(違停、行人違章過街)以及事故、壞車等交通秩序問題造成的擁堵占30%,道路通行能力折減明顯。
至此,“疏堵”便成為城市發展面臨的新課題。
基于現在城市的迅速發展,市民對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從目前國內大中城市交通現狀來看,堅持公交優先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長期策略。背后道理很簡單,載相同乘客的情況下,轎車占用的交通道路“面積”遠遠高于公交車。
攝影 :中國吉林網記者 李煦
作為公交都市建設重要組成部分,長春開打“組合拳”深度暢通公共交通體系,釋放了什么信號?
“公共交通,對緩解城市擁堵有重要作用。從多維度來看,公交交通不僅會提升本地居民出行便利感,還能服務外來人口出行,如果公共交通發達和便捷,也彰顯一座城市的品質和競爭力。”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告訴中國吉林網,當前,長春正加快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全力實施“六城聯動”,打造新型消費城,也需要公共交通的外部延伸接駁,來提升主城區對周邊的核心帶動,這是從經濟發展來看。另外,日前吉林省人民政府印發《吉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中提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發展綠色公共交通,可以降低燃油車尾氣排放。總之,構建高密度、高覆蓋、高水平的公交網,對于長春發展意義重大。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欒喜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