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天天短訊!走進美麗鄉村? 看振興? |《雁鳴湖畔》里的世外桃源,寫的就是這個小山村……

            一江碧水,背靠青山。 群山如同天上立,白云恰在水中行。置身于清幽的雁鳴湖,此時此刻竟忘記了是在天上還是人間………

            醉在國道201,雁鳴湖國寶秋沙鴨難得一見,張笑天筆下《雁鳴湖畔》里的“小山村”,就在于在此。

            敦化市雁鳴湖鎮小山村地處雁鳴湖國家級濕地保護區腹地,青山環抱,綠水相依,北與黑龍江省寧安縣鏡泊鄉接壤,是吉林省的東大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小山雖小,名氣很大。”

            近年來,小山村先后榮獲“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吉林省旅游名村”“全國生態文化村”“4A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稱號,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吉林樣板。

            微風伴著細雨,花香襯著水清。8月15日,來到敦化市雁鳴湖鎮小山村的“雁鳴湖休閑谷”時,正趕上細雨蒙蒙,但花海里仍然有游人頂雨觀賞,感受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

            在“雁鳴湖漁港”餐廳,品嘗美食的同時,抬眼前方就是一望無際的雁鳴湖國家級濕地保護區,讓忙碌的人們回歸大自然放松心情,不失為一種愜意。

            而過去的小山村與眼前大不一樣。耕地多、能保底,但沒有像樣產業,農民一年閑半年。

            近年來,乘上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等利好政策的快車,小山村爭取黨和政府、幫扶單位、社會賢達資金累計達1億元,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房屋灰瓦白墻,整齊劃一,仿古式實體圍墻上繪有小山村先輩農耕漁獵文化和新時代農村民主管理的場景。硬化村的柏油路面,代替了以前泥濘不堪的土路,村民吃上了自來水,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幸福指數不斷上升。

            村民致富,產業先行!

            2017年, 小山村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小山村由小山眾友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100多戶村民籌集資金970萬元,在本村建設了兩處景點,分別命名為是“雁鳴湖休閑谷”、“雁鳴湖漁港”。山水相連,景色優美,建設了一個集采摘園、花海、特色餐飲、住宿、垂釣、游樂場為一體的綜合性新型旅游景區。

            兩項旅游景點的建成間接直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120人,增加村民收入上百萬元,同時帶動8戶農戶在自家開辦起農家樂。

            走進 《雁鳴湖畔》書中提到的“老譚魚館”內,熱鬧不已。

            “太忙了,客人多,忙不過來!”剛從市里雇廚師回來的農家樂店主姚久福,道出了幸福的煩惱。

            姚久福介紹,當初經營這家農家樂, 看中的就是雁鳴湖旅游資源開發對人流量的吸引,借著書中“老譚魚館”的名字,沒想到真的火了。現在店里一天客人十多桌,店員根本不夠用,旺季的時候一天收入近萬元,不少顧客否奔著招牌菜全魚宴而來。

            同樣,一說起自己的工作,農民講解員季大姐就滔滔不絕。她說,“全村像她一樣的公司員工能有百十號人,靠著講解和餐廳服務,自己一年能收入4.5萬元。”

            “通過旅游業帶動村民富起來,也就把困難戶都帶富了。” 小山村黨支部副書記賈宇航介紹,去年,村黨支部、村委會正式成立旅游公司,將村內旅游資源進行適當整合,形成“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目前,小山村每年吸引15多萬游客前來游玩,全年經濟收入達210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18000元以上,超過本縣市農村人均收入水平。

            《雁鳴湖畔》書中的故事,在這個小山村不斷延續,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畫卷在這里展開,村民越奮斗越幸福……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陳志文/文 李煦/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濕地保護區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