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長春中醫藥大學教師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阿爾茨海默病重要研究成果-全球微資訊


            (相關資料圖)

            12月14日,長春中醫藥大學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楊洪梅研究員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在線發表題為“Mechanistic insight into female predominance in Alzheimer's disease based on aberrant protein S-nitrosylation of C3”的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成果。該成果在女性更易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致病機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楊洪梅為該論文第一作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Steve R. Tannenbaum教授和美國Scripps研究所Stuart A. Lipton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長春中醫藥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這是長春中醫藥大學建校以來首篇作為第一作者單位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論文,實現了CNS子刊零的突破。

            楊洪梅于2012年獲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博士學位,2017年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系開展博士后研究,現任長春中醫藥大學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針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專注于從事神經系統疾病的致病機制與藥物和針灸干預研究。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老年性癡呆)是最常見的癡呆類型,是一種發病機制尚未闡明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上缺少有效的治療手段。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女性AD患者數量為男性AD患者的2倍,導致此現象的原因一直不明確。此次研究首次揭示補體C3(Complement C3)過度的巰基亞硝基化(S-nitros(yl)ation SNO)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AD的重要原因,并證實了與b-雌二醇水平下降相關的SNO-C3導致了小膠質細胞對突觸的吞噬增強,從而突觸丟失,認知功能下降。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開發治療癡呆癥的新藥,從而恢復大腦中C3的SNO水平。

            此次研究的結果為發現預防/治療AD的藥物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同時此次研究中建立的技術方法,也為深入研究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致病機制以及干預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殷維

            圖片由學校提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阿爾茨海默病 致病機制 神經系統疾病 Scienc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