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央媒眼中的吉林(2023.1.14)︱ 央媒聚焦吉林“兩會” 圈點吉林發展動能-天天短訊

            1月14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日報網、中國新聞網、鳳凰網等央媒目光聚焦吉林。

            這一天,吉林省進入“兩會”時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吉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長春開幕。人民網聚焦了吉林“兩會”,《全部辦復!五年來,吉林省政協共收到提案2403件,審查立案2069件》文章表示,大多數提案的意見建議得到積極采納,提案成果得到有效運用。新華網以新媒體形式發布的《一圖速覽吉林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的熱詞》引發熱議。經新華網大數據梳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吉林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中,“委員”“發展”“團結”“建設”“提案”“吉林振興”等成為高頻詞,凸顯吉林省政協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做出的突出貢獻。中國日報網、中國新聞網、鳳凰網轉發了相關報道。


            (資料圖)

            我省白山市撫松縣的錦江木屋村,吸引了人民日報的特別關注,這個村子已有300多年歷史,是長白山地區保護最完好的滿族木屋群落之一,也被稱為“長白山木文化的活化石”。1月14日,人民日報以《林深炊煙起 雪滿木屋村》為題整版圖文并茂地進行了呈現。

            新華社刊發重頭電稿,在其名牌專欄新華視點欄目的“中國經濟新亮點”系列報道中,以《老工業基地吉林:把“綠色”植入產業基因》為題目,聚焦老工業基地吉林,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綠色”植入產業基因,繪制魅力中國吉林答卷。

            為了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長春市城市管理局對長春市內49條街路、12個廣場、11個公園、97個重要節點實施亮化彩化。央廣網發布圖文報道《“綠動”華燈迎新春 春城夜景年味濃》。

            中國新聞網刊發圖文報道《吉林石化力推乙烯增產 39項提質增效項目達效》,將目光聚焦“新中國化工長子”吉林石化公司,報道該公司去年在生產上精耕細作,主題企業全年實施的39提質增效項目,累計創效超過一億元。

            央媒聚焦吉林“兩會”

            人民網——

            1月14日上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吉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長春開幕。

            人民網刊發圖文報道《全部辦復!五年來,吉林省政協共收到提案2403件,審查立案2069件》

            報道中提到,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政協提案工作,大力支持人民政協通過提案履行職能。省委召開政協工作會議,部署包括提案在內的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省委書記、省長親自領銜督辦重點提案,推動形成省市縣三級黨委、政府領導共同督辦提案全覆蓋的工作格局。各承辦單位把辦理政協提案作為密切聯系群眾,接受民主監督的有效途徑,千方百計使委員履職成果落到實處。

            數據統計,五年來,共收到提案2403件,審查立案2069件,轉有關部門作工作參考334件。截至2022年底,立案提案全部辦復。大多數提案的意見建議得到積極采納,提案成果得到有效運用。

            (掃二維碼,查看報道)

            新華網——

            一圖速覽吉林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的熱詞。

            1月1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吉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長春開幕。

            經新華網大數據梳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吉林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中,“委員”“發展”“團結”“建設”“提案”“吉林振興”等成為高頻詞。凸顯吉林省政協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做出的突出貢獻。

            (掃描二維碼,查看報道)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

            1月14日,人民日報整版刊發《林深炊煙起 雪滿木屋村》,關注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的錦江木屋村。

            錦江木屋村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人民日報用一個整版的篇幅,以講故事的方式,生動展現了這個位于長白山地區滿族木屋群落是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名揚天下”的。

            錦江木屋被稱為“長白山木文化的活化石”,對研究我國北方山林民族歷史文化價值重大。

            根據報道,2012年,長白山滿族木屋的建造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3年,錦江木屋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6年,毗鄰錦江木屋村的魯能勝地正式開放,不少滑雪愛好者慕名而來,冰雪經濟給老村帶來新變化。

            農家樂、冰釣、冰屋火鍋成為這個小山村的重要旅游項目。給小山村創收的同時,也讓這個古老的村落,揚名天下。

            (掃二維碼,查看報道)

            新華社

            新華社《新華視點》專欄“中國經濟新亮點”系列——

            1月13日,新華社在中國經濟新亮點專欄中,刊發《老工業基地吉林:把“綠色”植入產業基因》,聚焦吉林積極探索產業強、生活美、環境優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制造業新增產能樹立“綠色”標桿,“無煙產業”加速發展打造“綠色”引擎,能源產業升級開啟“綠色”格局,通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促進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以及生態經濟發展,加速綠色轉型升級,描繪出老工業基地 “綠色動能”新畫卷。

            新華社在報道中還著重指出,吉林省已經布局新賽道,加速制造業“新能源化”,2023年,把“綠色”植入產業基因,老工業基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忘繪制美麗中國吉林答卷。

            (掃二維碼,查看報道)

            新華社《吉林新觀察專欄》——

            新華社刊發《吉林人社如何破解就業、招工難?》,將目光關注近年來吉林省人才發展新舉措。

            人力資源調配、為人才量身定制、搭建“96885吉人在線”服務平臺全方位精細化服務······新華社深入報道了吉林多措并舉靶向破解“就業難”“招工難”“引才難”問題,全面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和效能,有效促進了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掃二維碼,查看報道)

            新華社微博——

            新華社微博播發《一尼安德特男孩容貌“再現”》。

            獨家報道了吉林大學考古團隊與俄羅斯高校合作進行頭像復原,呈現四萬年前歐亞大陸八歲男孩容貌。稿件播發后,沖上抖音熱榜第一、快手熱榜第一、微博熱搜第七,話題量1.8億,產生現象級影響力。

            報道還介紹,該團隊這一技術曾在良渚遺址、曾侯乙墓等重要考古遺址展示中應用,這是首次應用在國際考古合作中。

            (掃二維碼,查看報道)

            新華網《吉林新觀察·長白山下雪》專欄——

            新華網在其《吉林新觀察·長白天下雪》欄目中,刊發新媒體報道《這有一份“冰雪美食”菜單 東北味賊拉拉濃》

            新華網通過圖文方式生動描繪出吉林冬季的極致浪漫——冰天雪地搭配熱乎乎美食。在“冰雪熱”帶動下重新地道的“東北味”再次走紅,“冰雪+美食”這一消費模式也助推了地方繁榮活躍消費市場,成為刺激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一環。

            (掃描二維碼,查看報道)

            央廣網

            央廣網——

            1月14日,央廣網以《“綠動”華燈迎新春 春城夜景年味濃》為題,報道長春市城市管理局為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用LED節能環保產品扮靚春城夜景之美。展現了長春“一街一景觀、一點一特色”,合理布局亮化點位,以立體景觀為“點”,行道樹及路燈桿為“線”,低矮灌木等植物組團亮化為“面”,點線面結合、景觀亮化與功能亮化互補,扮靚(亮)春城夜景,為百姓幸幸福福、亮亮堂堂過年營造喜慶氛圍。

            (掃二維碼,查看報道)

            中國新聞網

            1月13日,中國新聞網刊發圖文報道《吉林石化力推乙烯增產 39項提質增效項目達效》。

            吉林石化公司“新中國化工長子”,是“一五”期間興建的中國第一個大型化學工業基地。報道聚焦吉林石化公司2022年面對化工原料與產品價格倒掛等諸多困難的背景下,強化瓶頸攻關和新產品開發,實現了安全生產和提質增效的“雙豐收”。

            報道特別指出,吉林石化公司去年在生產上“精耕細作”,主體企業全年實施的39項提質增效項目,累計創效超過1億元,乙烯裝置加工損失率及綜合能耗等6項指標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在地方經濟穩定運行中,努力發揮‘壓艙石’和‘頂梁柱’的重要作用,彰顯負責任的企業擔當。

            (掃描二維碼,查看報道)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于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吉林石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