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第三中學附屬小學教師宋飛躍參加工作24年來,她始終情系鄉村兒童,在三尺講臺默默耕耘,努力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把滿腔熱血和青春年華獻給了摯愛的家鄉教育事業。她曾被評選為“吉林好人標兵”“吉林省優秀教師”。
無怨無悔,反哺鄉村教育事業
1999年,聽說家鄉小學缺老師,她不顧家人勸阻,選擇回到家鄉,成為了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山門鎮龍王小學的一名代課教師。雖然當時每月只有150元工資,但她干勁十足,剛到學校她就當上了班主任,每天潛心研究教育心理學,不斷結合教學實踐總結教育經驗,在教學和班級管理上日臻成熟,得到了學校教師和家長的認可,她所教的班級多次在全鎮的教育測評中取得優異成績。那時候鄉村小學條件艱苦,她就想方設法改善班級環境,窗戶漏風,她用塑料布釘緊窗戶,掛上自制門簾。每年冬天,為了不讓學生挨凍,她上山摟松針、撿干樹枝燒火取暖,連續5年堅持每天早上5點鐘到學校生爐子,再給孩子們燒兩壺熱水,打掃衛生,等孩子們到校時,天已經亮了,教室里不但干凈而且溫暖,全班50多個孩子沒有一個凍傷手腳的,她自己卻得了凍瘡。但她無怨無悔,因為孩子們能夠在更舒適的環境中學習。
(資料圖片)
愛生如子,甘愿傾注青春年華
山里的孩子多是留守兒童,為了不讓孩子失學,她只要有空就會去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現狀,孩子的教育環境,一次次說服想讓孩子輟學的家長,直到他們同意讓孩子繼續上學。山里道路不但泥濘而且凸凹不平,她徒步跋涉十幾公里挨戶走訪,那時候路特難走,雨后三四天路面都不會干,她穿著靴子往返幾十里路,每次家訪回來都累癱在炕上。當時農村的孩子基礎都比較差,她就用業余時間給孩子們免費補習功課。為了讓留守的孩子感受家的溫暖,她常常在節假日把孩子們請到家里來,給他們做好吃的,耐心地輔導功課……她成了孩子們的“知心姐姐”“宋媽媽”。
初心不改,心系學生甘于奉獻
2004年,宋飛躍通過公開招考后,被調到了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山門鎮中心小學校工作。多年來,無論教哪一學科,她都認真鉆研。為了豐富課程內容,把家鄉四季呈現給鄉鎮的孩子,她去山里拍冰凌花照片、去農田拍攝耕種照片、去文化館尋找素材,只要看到對課程有幫助的資料她就記錄下來,整理后加入課程中。為了更好開展德育教育,她寫下閱讀《教育五十五個細節》的近萬字心得同學生分享。
2023年,因鄉鎮學校縮減編制,她被調到四平市第三中學附屬小學任教。無論在哪一個崗位,宋飛躍始終特別關心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她先后資助3名貧困學生,2次為患白血病學生捐款。2017年以來,她積極聯系社會愛心人士為困境兒童和學校爭取捐贈物資和善款近10萬元。
24年來,宋飛躍始終牢記一名教師的職責、使命,情系鄉村兒童,讓農村的孩子把書讀下去、用知識去改變命運,她將自己的青春與汗水都獻給了熱愛的教育事業。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毛思博
通訊員 許明慧
四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