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特別聚焦|愛笑的人也會微笑著抑郁?中國吉林網記者獨家對話心理專家給你答案!

            7月5日晚,歌手李玟的家人通過社交媒體宣布,李玟于7月2日在家中輕生,送院后一直昏迷,最終于7月5日離世。家人表示,李玟于數年前患上抑郁癥,與病魔經過了長時間斗爭,可惜近日病情急轉直下。

            大家無法相信,一個總是以開懷大笑形象面對世人的灑脫女性,為什么生命就這樣戛然而止了?隨后在其家人公布的訃告中,一個熟悉的字眼再次闖入人們的視線,也揭開了這段悲劇的答案:“用歌聲征服了世界,卻無法戰勝自己”的李玟,與抑郁的黑狗糾纏多年后,不忍折磨之痛而選擇輕生。


            (相關資料圖)

            灑脫、愛笑的人,就不會得抑郁癥嗎?為此,中國吉林網記者獨家對話了長春市第六醫院抑郁障礙診療中心主任燕利娟,她也給出了權威解答!

            燕利娟介紹, 原本被大眾誤認為“抑郁癥就是抗壓能力差、太玻璃心”的刻板印象,但近年來逐漸顯現出另一種“人前開朗,人后憂傷”的抑郁癥患者。他們通常看起來開朗、很正能量,平時戴著微笑的面具,將抑郁情緒掩飾起來;實際上在個人時間中,每天都在孤獨、失落和無助的負面情緒里掙扎。

            被譽為“心理上的感冒”的抑郁癥,可謂是千人千面。雖然到目前為止病因還尚屬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都參與到了抑郁癥的發病過程中。

            不同于人們在逆境中痛苦或絕望的悲慘經歷,抑郁癥呈現出來的“我知道怎么做能夠開心起來,但是我連爬起來的力氣都沒有”的狀態,也印證了它比感冒嚴重得多。對抑郁癥患者而言,世界是黯淡無光的,也會突然變得了然無趣,甚至連生命也不值得留戀。

            采訪中,燕利娟表示,如果自己或身邊人出現以下癥狀,并且持續超過兩周以上,大家就要注意抑郁癥是否已經“悄悄”找上門。

            她說:“情緒持續低落,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無愉快感;精力明顯減退,無原因的持續疲乏感;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自我評價過低,或自責,或有內疚感,可達妄想程度;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顯著下降;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行為;失眠或早醒,或睡眠過多;有晨重晚輕的特點;食欲不振,或體重明顯減輕,或飲食量過大。”

            無法解釋的病因,你是如何患上抑郁癥的?

            近年來,隨著醫學界、政府、媒體的廣泛傳播和宣導,抑郁癥已漸漸被大眾重視和熟知,但仍無法改變抑郁癥患者逐年遞增且繼續擴大的趨勢。

            燕利娟介紹,對抑郁癥有大致了解的人或許知道,這個病癥是大腦的運作機制出現了問題。它將對自身的厭惡,變成了一把向內攻擊的刀,刀口指向自己。抑郁癥患者由于長期沉浸在悲觀絕望的心境中,喪失了對自身存在的認可和與他人建立關系的欲望,自認為活成一種“累贅”,由此更容易產生自殺行為。

            關于抑郁癥發病的根源,燕利娟表示,雖然許多研究證明了突發的應激性生活事件是觸發抑郁癥的重要條件,但仍有三個關鍵因素是引起抑郁癥的重要誘因。

            首先,生物學因素。大腦神經遞質五輕色胺的缺乏,極易引起失眠、焦慮和抑郁等問題,或引發其他軀體疾病。另外,家庭成員中若有抑郁癥患者,則可能會致使罹患抑郁癥的風險增加,但這絕不能表明遺傳是唯一的決定性患病因素。而正因為大腦中存在神經遞質的變化,所以抑郁癥患者需要接受相應的藥物治療。

            其次,心理因素。主要與抑郁癥患者童年成長經歷和性格的養成有關。例如,他們很早就學會不關注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有事實證明,較早經歷令人失望的事情或遭遇羞辱等事件時,他們通常是易被忽視、有創傷的人群,更容易發生抑郁癥。雖善于照顧他人,但他們自我評價較低,對親密關系的期望太高或沒有期望,感到缺愛,對喪失的恐懼。

            第三,外界環境因素。一般多受兩個方面影響:一是自然環境的影響,如陰冷的冬季、天氣波動大的春季;二是社會環境的影響,如社會發展速度過快節奏緊張、生活中的負性事件、無形的壓力以及誘發因素的刺激。

            “上述結果雖顯示了抑郁癥的遺傳、發育和環境起源,但也沒有表明單一因素可以完整解釋抑郁癥為何會發生。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生命歷程的不同階段的影響,共同構成了抑郁癥的根源。”她說。

            抑郁癥并非“絕癥”,合理治療也可以治愈!

            抑郁癥作為一種復雜的疾病,它不同的癥狀和發作病程,像是一個讓人越陷越深的泥潭,慢慢被壓抑和無力吞噬。

            但燕利娟指出,通過專業系統的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物理儀器治療,大多數患者都是可以被治愈的。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已有許多患有抑郁癥的人通過規范化的心理治療,幫助他們提高自我調適能力,進而走出心病陰影。有著30多年咨詢經驗的心理治療師安妮塔·佩雷斯·索耶,就用自己的經歷驗證了抑郁癥治愈的可能性。她在自己的回憶錄《好吃的悲傷》中,就回顧了自己戰勝抑郁癥,從病人轉變為醫生的整個過程。

            “每個人的人生故事和境遇都不同,每個人也有獨一無二的抑郁經歷和康復需求。”對于困擾在抑郁中的患者來說,寬容的社會環境、及時提供情感支持與寬慰、鼓勵他們積極就醫,是讓一個內心深受創傷的人,在愛心的陪伴下,擺脫抑郁陰霾、踏上人生新旅程最溫暖的方式。

            對于身邊患上抑郁癥的親友或同事,燕利娟表示,抑郁障礙是可防可治的,專業醫療機構可幫助他們走出心靈困境,千萬不要因此產生“軟弱”或“矯情”的誤解。他們只不過是需要在時間和陪伴下,學會讓自己放輕松、學會如何與那條“黑狗”相處。但如果即使大家付出很多關愛和陪伴,仍無法消除患者嚴重的自殺傾向或阻止其自殺行為,還是要盡早陪伴他們到專業機構就診。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越明 文/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