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我國空事衛星系統由國家空管新航行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提出,是面向航空需求的全球衛星互聯網系統。該系統包含低軌空事衛星星座、空事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和機載系統,可以為航空用戶提供全球覆蓋的連續實時通信、導航和監視服務,能夠解決陸基航空系統的盲區問題,為航空飛行安全提供保障,并有利促進低空空域開放以及通航產業發展。
星基ADS-B載荷由國家空管新航行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張學軍教授帶領團隊研制,是空事衛星系統的主要功能載荷之一,具有高靈敏度接收和大數據處理能力,同時能夠有效解決同頻率上多架飛機發射的信號相互碰撞、干擾的問題。針對星基ADS-B信號傳輸衰減大,空域內信號易產生沖突等問題,研制團隊突破了多波束相控陣天線、多通道高靈敏度接收算法和解交織技術等關鍵技術。
在軌試驗數據表明,星基ADS-B載荷在繁忙空域內,平均每小時可接收ADS-B消息數超過100萬條;最遠探測距離達到2000公里以上;半徑800公里的設計覆蓋范圍內,95%位置消息更新間隔低于8秒,目標檢測率和報文更新率初步滿足空管運行需求,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不過有關專家也表示,北航空事衛星一號目前僅是在國內首次驗證了多波束星基ADS-B技術,支撐我國星基ADS-B系統的全面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優化設計;此外,要想為全球范圍內的航空用戶提供通信、導航、監視服務,必須完成幾百顆衛星的全球組網,涉及大量的研究與建設工作,需要聯合國內相關領域的各個單位,各盡所長,共同完成。下一階段,合作各方將盡快推動全系統的組網建設。(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