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全球通訊!交響音詩《千里江山》精彩上演 灣區(qū)文化藝術交流蓬勃

            交響音詩《千里江山》演出現場 主辦方供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實習生 梁善茵


            (資料圖)

            8月31日晚上演的交響音詩《千里江山》,以音樂作畫,繪出“千里江山”圖卷,給觀眾帶來一場粵港澳大灣區(qū)的藝術盛宴。8月31日上午,羊城晚報記者到音樂會彩排現場探營,聽大灣區(qū)的藝術家們講述自己的體驗。

            千里江山畫卷緩緩展開

            “趙麟老師創(chuàng)作的《千里江山》,是中國交響樂與民族音樂融合的優(yōu)秀范例。”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楊偉杰介紹:“我演奏的是第六樂章‘萬山入海’,由竹笛、蕭和女高音共同演繹。從名字‘萬山入海’就可以感受到樂章中穿越萬山、躍入海里的意境。讓我在演繹時,氣動如筆動,感覺置身千里江山之中。”

            “《千里江山》這部作品的亮點,在于用中國民族器樂和西洋交響樂相結合的方式。”澳門中樂團笙首席賈磊介紹,《千里江山》共有6個樂章的大規(guī)模交響樂詩,他在其中擔任第二部分的演奏,主要以清淡脫俗的手法渲染第二樂章天高云淡、煙霧繚繞的意境。

            澳門中樂團首席張悅如演奏作品中的第四樂章。他談道:“第一樂章已經展現了后面幾個樂章之間的動機,像畫卷一樣緩緩展開。第四樂章之前呈現的是比較舒緩的旋律,起到鋪墊作用,營造慢慢展開畫卷的感覺。二胡樂章一開始也是非常詩意的情調,中間慢慢地有一個往上走的編曲手法,最后烘托達到作品的高潮。”

            著名鋼琴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鋼琴教授袁芳演奏的是第五樂章“崢嶸曙空”,描繪出祖國重巒疊嶂、萬馬奔騰的壯闊景色。

            灣區(qū)文化藝術交流蓬勃

            本次開幕音樂會,處處體現了大灣區(qū)的聯系與合作。其中,交響音詩《千里江山》由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和澳門中樂團四支大灣區(qū)樂團的音樂家共同演繹。

            “演出團隊‘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粵港澳大灣區(qū)節(jié)日樂團’,是近年粵港澳大灣區(qū)樂團交流合作的結晶。四支大灣區(qū)樂團都在國際享有知名度,具有較高的實力水準。早在2018年12月,由這四支優(yōu)秀樂團組成的聯合樂團,就在‘廣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初試啼聲,廣獲好評。”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介紹,本次交響音詩《千里江山》從立項、創(chuàng)作到演出,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充分體現了粵港澳文藝的緊密聯動、粵港澳同聲同氣的精神內核。這次合作也為未來大型作品演出或委約創(chuàng)作積累經驗,有助吸引更多灣區(qū)音樂青年走到一起。

            楊偉杰告訴記者,最近幾年,他參加了不少粵港澳大灣區(qū)的藝術活動,感受到大灣區(qū)文化藝術的蓬勃發(fā)展,“粵港澳同根共性,既有不少共通點,也各有特色,可以互相交流,達致協同效應。”

            賈磊認為,這次澳門中樂團和其他三支樂團的合作,是用音樂在內地和港澳之間架起一個橋梁,“我相信,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化藝術節(jié)開幕式是一個新的開始,今后大灣區(qū)各個樂團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會更密切、更廣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千里江山 廣州交響樂團 音樂學院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