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報名做掃碼志愿者!”
“我可以幫助維持秩序!”
“我去指揮部幫忙,我能吃苦,可以不用休息。”
【資料圖】
11月12日,廣州市海珠區赤崗街江景社區十四網格黨支部的微信群里,黨員們紛紛響應號召,申請做抗擊新冠疫情的志愿者。
當天下午,海珠區翔韻雅居因發現核酸檢測結果疑似陽性而管控,網格黨支部書記、市委宣傳部干部孔元元立即在黨員群發動大家做好準備,摸查在小區的黨員情況,并迅速組織醫生給志愿者們培訓。
根據廣州市委組織部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工作要求,在海珠區委組織部、赤崗街黨工委和江景社區黨組織的指導下,翔韻雅居的36名黨員于去年12月組成的十四網格黨支部,在此次抗擊新冠疫情中發揮了中堅作用。
小區黨支部志愿者迅疾集結
快速反應,激活網格黨支部
12日晚上8點,江景社區十四網格黨支部召開支委會,孔元元與黨支部支委、市委組織部干部葉振林同志一起,與街道和社區黨組織溝通,接受工作部署,通知全體黨員11月13日上午八點半召開黨支部黨員大會。黨員群里,黨員們應聲而出,一聲聲“收到”此起彼伏,已外出支援不在小區的黨員也進行了報備。
13日早上6點多,情況明朗,確定存在陽性病例。街道通知,上午馬上進行全員核酸,摸清情況。
八點半黨員集中后,街道社區向黨員們說明了各項任務情況。因所需人員仍不夠,孔元元馬上在小區業主群發布信息,請省市區各級單位黨員都馬上報到。立即有黨員響應,接受任務。
不久,20名黨員就就位了。
此刻,當務之急是摸清居住在小區的人員情況底數,馬上有8名黨員報名負責,挨家挨戶收集住戶信息。
因醫護人員不足,居住在小區的省第二人民醫院傅向軍醫生、鄭明奮醫生和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秦偉醫生主動報名參加核酸采樣。
“我所在單位是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現在每天派出大量醫務人員參加各區核酸檢測工作,在荔灣區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在深圳福田區最緊張的時候。我參加過核酸檢測工作,對核酸檢測也算輕車熟路。”秦偉告訴《南方》雜志記者,“作為黨員,必須積極支持社區服務工作。很快在孔元元書記的牽頭下,社區黨員擰成一股繩,使社區核酸檢測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
小區黨員志愿者、傅向軍醫生幫居民測核酸。
各行各業,志愿者齊心協力
“小區黨員志愿者們辛苦了!你們真棒!有你們真好!”海珠區翔韻雅居的業主群里,不斷冒出這樣的消息。志愿者們的辛苦工作,讓居民們不斷豎起大拇指。
黨員者愿者們來自各行各業,雖然身份背景不盡相同,大家目標卻是一致的。
小區黨員志愿者、海珠區疾控中心的李映霞第一時間實地選定核酸點定位;小區黨員志愿者、廣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和孟負責協助小區困難群眾就醫和線上采買生活物資等事項;小區黨員志愿者、南方日報鐘惠君承擔了數據收集核查工作;小區黨員志愿者、廣州大學陳媛老師,設計了志愿服務報名表格,接下來三天的服務崗位,很快就被大家認領完畢。
核酸檢測需要的掃碼、登記房號、秩序維持等工作很快就有黨員認領,搬運物資也馬上就有年輕黨員認領。黨員志愿者們,有大學老師,有媒體工作者,有省市國企員工,還有自由職業的流動黨員,沒有人講條件、沒有人講理由,有的都是“我來干”。
明確任務后,大家都投入工作狀態。上午各項任務完成后,下午網格黨支部就會組織大家進行防護知識培訓,請社區醫生現場示范防護服穿脫方法和抗原使用方法。
小區物業與黨支部密切配合,小區各項保障工作運轉有序。業主群里,群眾紛紛稱贊,感謝黨員志愿者們的辛勤付出。
“首先是組織有力,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支部吹響同心抗疫集結號,黨員聞令而行、聽令而動,關鍵時刻,在基層一線彰顯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動員力。 疫情之下,黨員志愿者們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用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網格黨支部書記、市委宣傳部干部孔元元告訴《南方》雜志記者,這段時間的抗擊新冠疫情工作,讓他有了很深的體會,“其次是示范帶動。關鍵時刻行動起來的黨員是來自不同行業的優秀黨員代表,不管是機關的公務員、站在講臺的教師、拿著手術刀的醫生,還是國企員工,大家都眾志成城,沖鋒在先。三是民主集中。小區黨支部作為一個臨時機構,黨員來自不同單位,在工作中我們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集思廣益,發揮各自的專業技能,落實中央新的‘二十條優化措施’要求,高效開展工作。”
“滄海橫流顯本色,危難時刻見初心。本次志愿服務,既鍛煉了廣大黨員的服務意識、大局意識,也進一步強化黨性觀念,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翔韻雅居黨員莫敏如是說道。
來源:南方雜志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