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南方快評|疾病相扶的“新鄰里時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總有一些東西已經發生了溫暖的改變,在這個2022年的秋天。”

            這是昨晚朋友圈一篇文章的點睛之筆。作者是一位剛剛解除集中隔離、尚在居家監測的“非陽”女士。引發她如是感慨的是,曾托她幫忙喂貓的對門鄰居,在得知她隔離回來后主動送上了肉、西紅柿和薯片等物資。以至本來樂得逃離種種關系網的這位女士,一時竟產生了“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惶恐。

            無獨有偶。這兩日南方+、南方網的幾篇報道——《從黎明到午夜,堅守廣州抗疫一線的“平凡身影”》《脫下“軍裝綠”,換上“志愿紅”!黃埔老兵“疫”線再沖鋒!》《他們在廣州管控區感受中國抗疫:依然有條不紊》,講述的也都是普通人在2022年秋廣州疫情期間發生的普通事。只不過,在抗疫攻堅的特殊時刻,普通小事的涌現,能夠帶給人們的是更具沖擊力的感動,令人柔軟了內心、潤濕了眼角。

            工作人員統一按網格將食物分類配送到戶。圖源:南方日報

            世間的事,哪來那么多偉大。我們所見所感,無非是平凡人的平凡事。但聚沙成塔,微光成炬,這樣的平凡多了,也就成了偉大。正是因為這點點微光匯聚成“平凡的偉大”,一如雪中送炭,溫暖了難中人的身心,或一如孤光螢火,照亮了迷途中的歸路。正如孟子所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鄰里親睦,本應如此。

            行筆至此,收到朋友發來的一段感人故事:

            “管控區內的生死營救:16日8點19分,珠江帝景苑業主群有目擊者發信息:珠江帝景灝景軒F座有人昏倒,擔心是心梗前兆。于是,業主群里呼喚心臟科醫生的信息此起彼伏。鄰居省二院的心內科醫生一邊指導一邊趕往現場。家里有救心丸和除顫儀的鄰居奔向現場,黨員群里也一呼百應。大家各盡所能,在極短時間內拿藥的拿藥,打120聯絡醫院的,到現場做人工呼吸的,為暈倒的鄰居爭取了最佳搶救效果。疫情無情人有情,為生活在這樣有愛的小區感動。120到后接走了鄰居,大家才松一口氣。祝福他早日康復平安!”

            由此想起《莊子·大宗師》里的一段話:“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人在難處想親人。想想疫情依然吃勁,還真應了那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如今咫尺尚需隔離,不妨再續貂一句:近鄰不如對門。

            相信疫情過后,廣州的人間煙火氣里,一定會多些溫暖,少些孤單。而今天,我們仍需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共克疫情——新也好,舊也好,鄰居、對門,大家都好!(宋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疾病相扶 守望相助 出入相友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