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探索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清遠方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相關資料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文 通訊員 黃成能
受下半年來最強冷空氣南下影響,清遠連州市近期氣溫驟降。然而在當地一個連片面積達3000畝的菜心種植基地里,處處可見菜農們無懼寒潮忙碌的身影。經受寒潮洗禮的菜心,口感愈發香甜細嫩、爽口多汁,裝箱后運抵粵港澳大灣區,最終呈現在食客們的餐桌上。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部署,指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清遠重點打造清遠雞、英德紅茶、連州菜心、清遠絲苗米、西牛麻竹筍等五大百億農業產業,帶動農民持續增收,探索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清遠方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全市麻竹筍產量105萬噸
清遠擁有眾多美味可口的“清字號”農產品,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市民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清遠市提出,通過培育五大百億特色農業產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果盤子”“茶罐子”,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
麻竹筍被稱為“剝皮黃金”“蔬中第一珍”,清遠英德市是全國麻竹筍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交易量最大的地區,曾獲評“中國麻竹筍之鄉”。
截至10月底,清遠市麻竹筍種植面積約71萬畝,產量105萬噸,總產值約41億元,全市有兩千多家農業經營主體從事麻竹筍產業發展,種植戶有1萬多戶,從業人員超12萬人,聯農帶農效果明顯。
“日本市場上超五成竹筍來自清遠,其中筍干產品市場占比更達95%以上。最近幾年廣西柳州的螺螄粉火‘出圈’,但很少人知道,其中的筍包原材料有七成來自于英德西牛鎮。”創業青年江斯娜于2019年在英德市西牛鎮創立一家農業科技公司,2021年公司營銷額就達到了1600萬元。
為做大做強麻竹筍產業,清遠制定了《西牛麻竹筍產業發展規劃》,力爭到2025年實現西牛麻竹筍產業創百億總體工作目標。
英德市麻竹產業協會會長黎水清說,目前英德麻竹筍以粗加工為主,產業增值空間非常大,他建議英德市繼續給予政策傾斜,加快建立產業綜合標準體系,建立麻竹筍產品的定價機制,努力將英德建成麻竹筍產品的全國集散地供應中心,以及麻竹筍系列農產品的全國供應中心。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排全省第6
今年10月,農業農村部發布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將75個農業品牌納入培育計劃,清遠(麻)雞榜上有名。近年來,當地通過加大財政資金、政策支持力度,推廣“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推動品種選育、繁育養殖、精深加工、冷鏈配送、終端營銷等環節銜接聯動。截至目前,“清遠雞”年出欄突破1億只,年產值已超過55億元。
清遠市是糧食生產大市,也是絲苗米生產大市。依托5個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以及全力狠抓撂荒地復耕復種,清遠市2019-2021年糧食安全考核連續三年獲評“優秀”等級,今年全年清遠市完成糧食播種面積236.2萬畝,產量預計75.24萬噸。
同時,清遠通過持續優化絲苗米產業布局、發展適度規模化經營、科技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清遠絲苗米品牌影響力和種糧效益持續提升。
英德紅茶和連州菜心的發展速度同樣不容小覷。英德正著力強化英德紅茶全產業鏈建設,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完善利益鏈,推動打造“茶百億”。連州市通過高位推進“12221”市場體系建設、完善物流倉儲和冷鏈保鮮體系、開拓珠三角市場渠道,推進連州菜心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五大百億產業拉動下,今年前三季度,清遠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4.9億元,同比增長6.9%,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排全省第6位,增速排全省第5位,拉動全市GDP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86元,同比增長4.9%。
面向未來,清遠提出加快落實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五大產業的核心展示區建設,實施品牌賦能計劃,構建全方位的五大產業產品銷售矩陣,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推動規模化集聚化發展,創新要素保障機制,凝心聚力推動五大產業發展,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