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園
12月14日,為期三天的2022碳達峰碳中和論壇暨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閉幕。論壇以“聚焦‘雙碳’目標 促進全球經濟綠色復蘇”為主題,傳遞深圳綠色發展理念,促進深圳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透露了深圳未來的低碳發展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產業增加值要達到1000億元。
單位GDP碳排放僅為全國平均水平1/5
(資料圖片)
論壇中介紹,“十三五”期間,深圳以年均2.5%的能源消費增量支撐了全市年均7.1%的經濟增長,2021年全市單位GDP能耗和單位GDP碳排放僅為全國平均水平1/3和1/5,處于國內大中城市領先水平,PM2.5平均濃度降至1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更低的污染排放走出了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深圳綠色發展有何“秘訣”?據介紹,深圳利用特區立法優勢,率先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循環經濟促進條例》《深圳經濟特區綠色建筑條例》《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等循環經濟、綠色建筑、綠色金融地方法律法規,研究制定了《深圳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深圳市低碳試點城市實施方案》等系列戰略規劃和行動方案,建立起了綠色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
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已逐步形成
經過多年探索,深圳低碳發展碩果累累。在能源領域。2021年,深圳全市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占全市總裝機容量77%,占比超出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天然氣供應能力占全省比例超四成。“十四五”期間,深圳全市新能源產業增加值預計達千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逐步形成。
在工業領域。“十三五”時期,深圳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累計分別下降24.61%和33.71%,2020年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達到國內大城市最優水平。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9490.1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232.51萬噸標準煤,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0.130噸標準煤/萬元,規上工業能耗強度已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在交通領域,深圳已基本建成“軌道交通為骨架、常規公交為網絡、出租車為補充、慢行交通為延伸”的多層次公共交通體系。截至2021年,公交車和巡游出租車100%實現純電動化,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54.4萬輛,建成充電樁超過9.7萬個,規模全國前列。在建筑領域,深圳累計榮獲國家綠色創新獎18項,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研發應用水平全國領先。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累計1521個、建筑面積約1.47億平方米,建設規模和密度全國領先。
如今的鵬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已逐步形成。深圳市印發了《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實施方案》,持續開展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近零排放區等試點創建行動。先后創建“無廢城市細胞”1426個,近零排放區試點28個,綠色機關38個,綠色公交線路125條,綠色企業101家,綠色社區97個,綠色醫院17家,綠色家庭196個,綠色商場55家,綠色酒店44家,綠色學校568家,全國首批“國家級綠色學校”“國際生態學校”落戶深圳。深圳汽車保有量電動化率近15%,綠色生活理念和實踐得到廣泛深入推廣。
致力打造“綠色低碳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論壇同時透露了深圳未來低碳發展的目標。據介紹,到2025年,深圳將努力打造成為全國領先、國際一流的綠色低碳產業創新發展高地,新能源產業增加值要達到1000億元。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深圳出臺了促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深圳市發改委主任郭子平著重介紹了措施主要涵蓋四大板塊:第一,聚焦產業鏈重點環節,積極打造綠色低碳產業技術創新的策源地,對于綠色低碳重點領域創建國家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創新中心的項目予以資助,也鼓勵領軍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組建任務型的創新聯合體。第二,支持綠色低碳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四新的推廣應用。加速綠色低碳產業成果的應用推廣,加快四新市場化的進程。第三,對認定的綠色低碳產業特色園區給予政策上的支持,簡化立項審批流程,并對形成示范效應的園區予以獎勵。同時,鼓勵各類產業園區進行綠色低碳循環改造,建立與園區節能節水、降碳掛鉤的激勵機制。在人才培養方面,將大力構建與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綠色金融方面,深圳還將設立產業基金,提供融資增信的服務,給予綠色貸款貼息,積極引導社會資源向綠色低碳產業定向傾斜。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