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健康100FUN|防治新冠、流感,兒童用藥講究多,聽聽專家怎么說?-環球熱議

            天氣變冷,本來就是兒童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季節,加上現在處于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新冠奧密克戎病毒具有傳播快、潛伏期短、隱匿性強的特點。當呼吸道疾病遇上新冠,很多家庭為防患未然,已經提前做好備藥工作了。

            雖然網絡上各種渠道都流傳著所謂靠譜的“兒童家庭備藥清單”,但是,醫藥是專業度很高的領域,盲目備藥、吃藥可能會適得其反。

            因此,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組織藥學專家發布提示:科學合理用藥可減少和避免毒副作用的發生。


            【資料圖】

            兒童的家庭常備藥,準備原則是什么?具體用藥又有哪些講究呢?《健康100FUN》請來專家為大家解答。

            專家介紹

            王 穎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

            兒童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從目前國內外兒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來看,兒童感染病例臨床癥狀絕大多數比較輕,主要有發熱、咳嗽、乏力、嘔吐和腹瀉等癥狀。

            我國《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斷、治療和預防專家共識(第四版)》中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患兒大多數臨床表現相對較輕,可無發熱或肺炎表現,多在2-5天內恢復。以發熱、干咳、乏力為主要臨床表現,少數患兒伴有鼻塞、流涕、咽痛、頭痛等。部分患兒和新生兒病例或表現為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但當前季節,除了新冠病毒外,還有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也會導致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等上呼吸道癥狀,這無疑對判斷病情造成了干擾。

            無論是新冠病毒還是其他病毒導致的孩子生病,多數常見癥狀是發熱,此時家長可以先觀察孩子的精神、食欲和活動量等情況。如果精神食欲尚可,體溫不是很高,可以多喝水、多休息和多喝牛奶等易消化食物,居家觀察。

            3個月以下的嬰兒發熱請及時就醫,3個月以上的嬰兒假如出現高熱、持續高熱伴有頻繁咳嗽、精神不好、食欲下降、嘔吐等情況,也要及時就診。

            如果孩子通過服用退燒藥,情況能有所改善,可以居家觀察。但是要注意的是,發熱是一種癥狀,根本原因是引起發熱的病源,如果源頭沒解決,發熱會在孩子的整個病程過程中反復出現,有的家長會交替吃退燒藥,以達到給孩子快速降溫的效果,這是萬萬不可的。

            而在孩子發熱過程中,還要警惕熱性驚厥的情況發生,特別是家庭有這類病史的,當孩子出現熱性驚厥,家長在家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平臥位:將衣領解開、保持屋內通風(冬天注意別讓冷風直吹孩子),盡量保持呼吸道通暢,使孩子處于放松狀態,不會出現缺氧情況。

            2、將頭偏向一側:避免分泌物誤入呼吸道從而引起窒息,在驚厥時出現口吐白沫的現象,家長要及時清理干凈分泌物;千萬不要掐人中,也不要給孩子的口腔塞東西。

            3、物理降溫:用溫水毛巾擦拭額頭、頸部、手心、腳心等,隨著體溫下降或能夠縮短癥狀持續時間;另外也要注意不要在此過程中,給孩子增加衣物被子等。

            4、及時就醫:不要在驚厥發生的時候,緊急抱孩子送醫院!在驚厥發生之時,家長要注意錄視頻記錄孩子發病情況,待送醫后能清楚給醫生描述,有助醫生了解病情。驚厥癥狀停止后,在家里做簡單的處理后,一定要帶孩子去醫院就醫,以明確驚厥原因。

            另外,抗生素是很多家庭藥箱的常備藥,但是抗生素能起到作用的是細菌,而對新冠病毒和秋冬季節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用抗生素是沒有效的,千萬不要小孩一發燒就上抗生素,后果很嚴重。

            在新冠肆虐與流感高發的疊加時期,兒童尤其嬰幼兒要減少出入高風險區和人口聚集、封閉的區域,減少暴露風險。孩子還需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勤洗手,也可以有效預防孩子感染風險。年齡滿3周歲的兒童,建議及早接種新冠疫苗。

            記者/陳謝思 編輯/健康F君

            編審/吳志杰 終審/黃江雷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病毒感染 熱性驚厥 臨床表現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