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再刷世界記錄!深中通道開始鋼橋面鋪裝,單日鋪裝“53個籃球場”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丹陽 通訊員 粵交集宣、常大、程凱、陳文欣

            1月19日,國家重點工程深中通道開始鋼橋面鋪裝,當日順利完成了中山大橋左幅鋼橋面鋪裝施工,單日鋪裝面積達到22300平方米以上,并刷新了此前由同在大灣區的南沙大橋所創下的世界鋼橋面熱拌環氧瀝青鋪裝的歷史紀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同在玻璃面上鋪筑橡皮泥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超大型跨海集群工程,全長約24公里。

            在橋面鋪裝中,深中通道采用“鋼橋面噴砂除銹、環氧富鋅漆、兩層環氧樹脂粘結層、EA10鋪裝上下層”等6道工序5大結構層,但厚度僅為6.5厘米,工藝標準要求和施工難度極高。

            “鋼橋面鋪裝,一直被業界定義為路面工程中‘皇冠上的明珠’”,保利長大深中通道項目S15標項目經理唐凌煒打介紹說,在光滑的鋼板上施工瀝青,猶如在玻璃面上鋪筑橡皮泥,既要兼顧層間粘結、抗剪,又要確保行車功能及耐久性。

            “目前3米/分鐘的攤鋪速度,壓路機碾壓速度必須嚴格控制在2.88公里/小時,只有這樣才能做出耐久性好、行車舒適度高的鋼橋面。”保利長大副總工程師楊東來表示,為確保橋面耐久性,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做好控油控水,同時要精準把控每個施工環節的工藝參數。

            一次攤鋪相當于53個籃球場

            面對深中通道鋼橋面鋪裝規模大、建造要求高,以及氣候多變和高溫、高濕、高鹽外海環境的全新挑戰,建設團隊經過近9個月的籌劃準備、三個試驗段的技術數據支撐和經驗積累,研發了環氧富鋅漆智能噴涂系統、環氧樹脂智能涂刷系統及環氧樹脂自動稱量投放系統三大系統,搭建了集動態視頻、北斗定位等于一體的信息化平臺,開創了全環節機械化、智能化施工的先河,極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項目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研發應用的環氧樹脂智能涂刷系統,替代傳統的人工涂刷,單臺效率達1500平方米/小時,實現了防水粘結層材料的自動化生產和涂刷,施工效率和質量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唐凌煒介紹,1月19日當天,項目投入攤鋪機、壓路機、運輸車等48臺套,現場工人和管理人員160余人,保證施工工序良好銜接、施工工面一次成型,達到內優外美、防腐耐久的建設要求。

            深中通道鋼橋面是目前世界上體量最大的環氧瀝青鋪裝施工,鋪裝規模達38萬平方米,當天單日鋪裝面積達到22300平方米以上,相當于53個標準籃球場大小,刷新了同類型瀝青混凝土鋪裝的世界紀錄。此前該記錄是由同在大灣區的南沙大橋所創下。

            唐凌煒向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表示,預計今年下半年,深中通道另一座大橋、目前世界通航凈空最高的海中大橋伶仃洋大橋進行鋼橋面鋪裝時,該世界記錄有望再次被刷新。

            深中通道上“父子兵”建設者,父親耿玉明(左)和兒子耿康

            “父子兵”一起奮斗一起過年

            伶仃洋上,伴隨著晴朗好天氣,是干勁滿滿。

            記者了解到,為搶抓施工黃金期,今年春節深中通道僅鋼橋面鋪裝現場,就有400多名路面施工建設者們堅守崗位,就地過節,全力以赴抓緊施工。

            “來廣東20年,自豪又期待。”在鋼橋面鋪裝現場,56歲安徽籍建設者耿玉明說,他參與了湛江海灣大橋、港珠澳大橋、廣州黃埔大橋、南沙大橋建設。今年春節,他將和94年出生的兒子耿康一起奮斗在工地。這對“父子兵”已共同工作了8年。為了在旱季黃金施工期完成鋼橋面鋪裝任務,今年他們一家三代六口人都將在深中通道建設現場過大年,參加團年飯和燒烤等團建活動,在廣東度過一個溫暖又充實的春節,

            目前,深中通道建設正有序推進。海底隧道已完成31個沉管管節安裝,正進行最后一個管節(含最終接頭)預制;東、西人工島正穩步推進建設;中山大橋正開展路面及附屬設施施工;伶仃洋大橋正開展鋼箱梁吊裝施工。項目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環氧樹脂 南沙大橋 羊城晚報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